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电针疗法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肛瘘术后控便功能失调的临床研究
电针疗法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肛瘘术后控便功能失调的临床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背景:高位肛瘘手术不可避免的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括约肌损伤,导致肛门功能失调,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外推荐盆底生物反馈训练、骶神经刺激等治疗方式,生物反馈训练的疗效确切,但疗程长、患者依从性差;骶神经刺激起效快,但花费大、并发症多,临床上暂时无法广泛推广。祖国传统医学的电针疗法与骶神经刺激有异曲同工之妙,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感染率低,故本研究试图通过电针替代骶神经刺激,并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肛瘘术后控便功能失调进行治疗,探讨这一双联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及优势,为临床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也为肛瘘术后的康复性治疗提供规范及新的视角。 目的:1.研究电针疗法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肛瘘术后控便功能失调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的影响。 2.探索电针疗法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肛瘘术后控便功能失调的临床疗效及优势。 方法: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门诊及住院病人资料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4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疗法结合生物反馈治疗,1次/日,约30min/次,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20次;对照组采用单纯生物反馈治疗,约30min/次,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20次。2个疗程后及3个月后分别观察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肛门功能(漏气、漏液、漏便)等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治疗组在wexner积分、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平均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肛管抑制反射等各项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肛管功能长度、初始感觉阈值、初始便意阈值、直肠肛管收缩反射等方面无差异(P>0.05)。 3.治疗后3个月随访,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上,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1.电针疗法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改善肛瘘术后控便功能失调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功能,提高远期疗效,改善患者漏气、漏液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电针疗法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临床疗效显著、稳定的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郑霞霞
展开 >
关键词:
肛瘘
术后控便功能失调
电针疗法
生物反馈
临床疗效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中医外科学
导师:
石荣
学位年度:
2018
学位授予单位:
福建中医药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