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等所形成的特殊产物。村庄用地废弃、闲置加剧,外出务工人口增加且迅速向非农化转变,中国大量出现了空心化现象。空心村问题的存在成为了我国城乡规划与建设发展的绊脚石,对我国农业、工业、城镇化发展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展了相当规模的空心村综合整治项目,本文旨在对空心村整治进行空心化测度和投入产出的整治效果评价研究,以期为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空心村整治经验,达到更好的整治效果。 文章选取成都市周边城镇近郊区已经开展空心村综合整治的6个镇18个村庄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理论与实践数据相结合对比分析了空心村整治前后的现状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村庄空心化测度指标,对村庄空心化程度进行数值化得分度量,从空心化减缓角度来评价空心村整治效果;然后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空心村进行多投入多产出的相对整治效果评价,对比分析对各村庄的整治结果进行分析。文章的研究结果如下: (1)凝练了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的现状特征。分析了城镇近郊区空心村表现形式和形成机理,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其形成机理进行描述。概括了地理空间、村庄形态、人口、产业等方面的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现状特点。阐述了空心村整治的规划路径和过程。并根据研究区整治前后样本数据统计分析了空心村整治前后的基本概况和满意度情况。 (2)空心村整治显著降低了村庄空心化程度。构建了城镇近郊村庄土地、人口、经济三个层次的空心化测度体系,将村庄空心化程度划分为高、中和低度三个等级,根据系统得分结果,整治后村庄空心化得分整体平均下降23.25分。整治前,18个村庄中有12个高度、6个中度空心化村庄;整治后,降低为8个中度和10个低度空心化村庄。 (3)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了空心村整治的有效性。基于空心化测度结果,构建了3投入5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示,18个空心村整治村庄中14个村庄达到相对效率有效,空心村整治的综合效率平均值高达0.978,针对评价结果,优化了4个非DEA相对有效村庄各指标的投入产出度。 最后结合城镇近郊区空心村整治效果评价结果,认为空心村整治能显著地降低村庄空心化程度,并且促进了村庄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的发展。依据研究结果和调研现状提出了统筹推进空心村整治有效实施,完善整治规划保障机制和持续关注空心村整治后的村庄发展三方面的空心村整治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