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伊始,高等教育改革作为政权初定时期的教育改革重阵,聚集了以马叙伦、杨秀峰、蒋南翔为代表的高教改革领军人,以创设的高等教育部为前沿阵地。高等教育部历经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的萌芽期、隶属于教育部的委身期至1952年底从教育部分设独立。高等教育部的建立,以学习苏联教育模式和制化国内高等教育管理的需求为背景,以解放区建设高等教育及建国后教育部实施的高教改革经验为基础,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培养工业建设人才为目的,以实施“一五计划”为契机。高等教育部的发展因教育大革命等原因在1958年出现中断,由此分为两个阶段——1952-1958的改革探索期和1963-1966年的恢复期。 高等教育部的主要改革成就集中于改革探索期。此间,通过颁布网目不疏的法令条例、高效统一的政策落实、树立典型与经验交流反馈,高等教育部实施了一系列高掌远跖的改革,可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推动了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校——系——教研室三级联动的高校内部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二是领导了两次全国院系调整的实施,逆转高校地区分布不均、系科设置错乱靡费之境;三是基于规范招生和课程重编,推进了教学计划与大纲的统一、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完善以及教学组织和领导质量的提升;四是通过将中等专业学校置于高等教育部管辖之下,从本质上提升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有效弥补了工业建设对人才的巨大需求;五是在全面学苏的风潮下促进了教育交流的实施;六是招收研究生,为新中国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等教育部的成立及其领导的高教改革不仅建立了全新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领导体制,同时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建设人才。其改革经验与兴废曲折同时折射出政治经济因素与教育规律的联动关系,体现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资源博弈,更警示后人在教育改革中牢记均衡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