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靛冠噪鹛性别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靛冠噪鹛性别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扫码查看
极度濒危鸟类靛冠噪鹛属中国特有物种,曾经分布于中国的云南思茅和江西婺源,现生的野生种群只见于江西婺源,数量300余只。1980-1990年代,因为野生动物贸易,被输出至香港、欧洲、北美等地,逐步形成了现在动物园的圈养种群,现存数量超过200只。2010年,南昌动物园开始饲养婺源靛冠噪鹛,并于2013年加入该物种的全球种群管理。然而,作为性单态鸟类,其性别难以从外观、声音和行为进行判定,这是实现有效种群管理的巨大障碍。本研究基于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南昌动物园6只靛冠噪鹛的血凝块样本为实验对象,在经典苯酚-氯仿法基础上开展优化DNA分离提取实验,通过凝胶电泳和NanoDrop(ND2000)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分析,发现优化后的苯酚-氯仿法(组织裂解液为500μl、蛋白酶K为10μl和酶解时间为8 h)能分离到高质量的靛冠噪鹛基因组DNA。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性染色体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法开展靛冠噪鹛性别的分子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基于CHD基因的PCR性别鉴定法能高效、快速鉴别靛冠噪鹛的性别。本实验结果为靛冠噪鹛及其他珍稀濒危鸟类的性别鉴定提供了方法学参考,也为后续围绕靛冠噪鹛合作繁殖行为机制、种和亚种阶元的分类、种群亲缘关系鉴定等诸多问题,开展进一步的保护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道强

展开 >

靛冠噪鹛 性别鉴定 分子生物学 CHD基因 染色体特异性

硕士

养殖

任军、晏学明

2017

江西农业大学

中文

Q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