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洞庭湖放归麋鹿种群初期行为节律与家域研究

洞庭湖放归麋鹿种群初期行为节律与家域研究

扫码查看
为了解洞庭湖放归麋鹿种群在异地引进洞庭潮湿地后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本文主要研究了洞庭湖放归麋鹿种群初期行为节律以及家域。通过利用放归麋鹿种群佩戴的追踪设备获取麋鹿的定位数据,对其进行实地追踪及行为观测,另外,根据各个时期中的麋鹿定位数据,通过最小凸多边形法(MCP)和核密度估计法(KDE)计算麋鹿的家域面积。结果如下: (1)洞庭湖放归麋鹿种群由于栖息环境的转变,对新环境的熟悉程度低且受到强烈的外界干扰,观测到的行为选择偏少,在白天用于休憩的时间占最大比例,运动行为的发生主要以食物和水源的寻找为目的,警觉类行为通常伴随移动类行为,在受到强烈的外界干扰时瞬间发生,随之发生移动类行为以致远离干扰。观测期间虽已进入麋鹿发情期,但发情行为发生极少,进下下午中有所记录。 (2)水域面积较小时期中,放归麋鹿的家域家域范围比较广阔,水位上升后,麋鹿家域的分布随着水面边界的变化而更变,在栖息地转移的过程中,放归麋鹿种群内已发生种群的分离,家域的分布分别在不同地区,但距离还不太远,水位下降后,放归麋鹿重新回到湖区内,由放归地点分别向不同方向扩散。 (3)在栖息地的选择上,麋鹿以最大淹没时间指数为50%左右的沼泽地为主,同时距离80%~100%的地区较近,以达到食物和水源的摄取便利。麋鹿在湖区范围内的活动范围主要受到水体的影响,水面变动驱使麋鹿转移栖息地,在湖区范围外,以人类活动等外界干扰的强度为主要因素,麋鹿种群的家域在外界干扰下,保持在堤岸边,活动范围非常局限。 水面变动对洞庭湖麋鹿种群的空间利用具有明显的影响力,在高水位时期中,麋鹿生存面临较多的困难,同时由于水体阻隔,洞庭湖不同种群间交流甚少,因此在特殊时期中,为期提供相应的活动空间十分重要,有助于促进种群交融的措施也是可取的。 研究通过分析洞庭湖放归麋鹿种群的行为节律和家域,探讨麋鹿的活动规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保护和管理洞庭湖麋鹿种群提供科学依据。

王双业

展开 >

麋鹿 行为节律 家域范围 活动空间

硕士

生态学

赵运林

201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文

Q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