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基于PPP模式的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研究
基于PPP模式的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储蓄存款的迅速增长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目前,中国的私营企业已经成为最大的企业群体,占比超过中国企业总数量的80%。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私营资本不仅拥有强烈的投资意愿,也具备投资基础设施的实力,但是私营资本一直难以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就算偶有涉足,也难以扩张。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面临着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和服务效率低下等多重问题,亟需寻求一种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的城镇建设和管理模式。PPP的引入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城镇基础设施供给数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作为一个渐进和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新型城镇化强调利用高效运行的市场机制,坚持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在城镇率较低的现状下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客观上需要实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均等化,对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在国家力推使用和实践PPP模式的大环境下,将PPP模式引入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改善传统融资模式的一大创新性举措,不仅能够拓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而且对于提高我国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但正是由于基于PPP模式的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严重滞后,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普遍缺乏竞争力,不能合理利用私营资本,无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本文通过研究基于PPP模式的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确保PPP模式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顺利实施,有助于解决政府财政赤字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低效问题;有助于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有助于充实PPP理论研究,为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PPP模式的合同治理机制、市场机制、利共体机制、监管机制及再融资机制的深入分析,对各个机制的具体实施分别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及创新设计,有利于推动PPP模式下基础设施建设参与主体之间建立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合理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为促进PPP模式的广泛应用和顺利推广,实现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结合其他典型地区的体制模式和运行经验的指导,提出了完善我国PPP模式下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的政策建议。通过法律机制创新,确立PPP合作协议法律属性,关注非经营性项目,转变政府职能,金融创新,健全融资机制,纠纷解决机制及风险分担机制的进一步创新等多方面的完善切实促进PPP模式在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项目中的推广。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杨渔樵
展开 >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基础设施建设
PPP模式
风险分担
监管机制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土木工程
导师:
方俊
学位年度:
2017
学位授予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