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进步问题研究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进步问题研究

扫码查看
近些年,随着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以及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导致的国际比较优势丧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作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技术进步是现阶段,中国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手段。它对于缓解资源约束、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推动一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制度安排,知识产权制度通过合理界定人们在智力成果创造、利用、转移和处分中的关系,激励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变动不仅会激励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而且还会对国际技术扩散和转移路径下的技术模仿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总体技术进步水平。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内在需求以及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的外部压力下,中国现阶段应否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以促进技术进步成为当前中国必须回答的急迫问题。因此,本文针对中国实际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在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析了中国应该如何调整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在简要概述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进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围绕发展中国家应否严格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文献梳理,指出研究方向,明晰研究重点,随后对世界和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进步进行了事实描述,以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进步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最后理论分析了最优的知识产权保护与适度知识产权执法水平。 现实描述中,本文基于数据整理初步判断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或称保护力度)与技术进步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虽然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建立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并在立法层面实现了国际接轨。无论是全球知识产权中心(GIPC)发布的IP指数还是按照许春明、单晓光(2008)方法测算的知识产权指数,中国总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不断提高;与之对应,中国整体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无论从投入角度,如研发支出、研发强度,还是产出角度,如技术进步率、专利申请和授权数、ESI论文引用数、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国均取得了巨大技术进步。 理论部分,本文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机制及其变动对一国技术进步的影响。作为一种制度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变动会对公共知识积累或者说资本品种类(技术进步的表征)产生重要影响。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会激励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会对国际技术扩散和转移下本土企业的技术模仿产生复杂影响。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会改变外资进入的方式,如从商品进口转向FDI甚至技术贸易,并提高外资进入的质量和数量,增加本土企业的技术学习集,产生“市场扩张效应”;同时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会增强跨国公司的垄断势力,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模仿成本,不利于本土企业的技术模仿,产生“市场势力效应”。对于技术模仿能力较强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导致市场扩张效应大于市场势力效应,从而总体上有利于技术模仿;反之不利于技术模仿。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究竟能否促进一国技术进步取决于自主创新与技术模仿两种技术进步方式的比较。 数量模型部分,本文利用扩展的内生增长模型以及多产业内生增长模型分别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地区技术进步与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分析发现,就地区技术进步而言,无论是技术模仿还是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人力资本投入与技术进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就产业技术进步而言,知识产权保护与工业技术进步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在平衡知识产权保护的静态效率损失与动态收益之间,理论上最优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有限知识产权保护期限与有限宽度的组合。考虑到各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期限的法定统一性,适度知识产权保护应在比较产业技术生命期与知识产权保护期限的基础上确定。 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分别利用中国省际和产业数据经验检验了知识产权的技术进步效应。本文选用技术进步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借鉴许春明、单晓光(2008)和尹志峰、叶静怡(2013)等人的方法分别计算了中国各省区和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综合考虑了政府干预、人力资本、相对技术水平、2008年金融危机、法律变更等因素,并运用混合面板模型、动态面板模型等方法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无论从地区角度还是产业角度,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进步之间显著正相关。研究还发现,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国有资本占比过高等不利于技术进步;降低产业融资成本有利于技术进步。 本文创新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改变了传统南北贸易框架下发达国家创新一发展中国家模仿的分析框架,在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进步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际数据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技术进步方式——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的影响。实证发现知识产权保护的系数显著为正,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交叉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而与技术模仿交叉项的系数显著为正;二、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进步效应的产业差异。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多产业内生增长模型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发现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产业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绝大部分产业位于倒U型拐点的左侧;随着产业技术密集度的增加,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进步效应越明显;三、在以专利为例理论分析最优知识保护水平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产业技术生命周期下,各产业适宜的知识产权执法水平。研究发现,最优专利保护是有限专利长度与宽度的组合,最优专利宽度与生产率调整后的工资率负相关。考虑到专利保护期限的法定统一性,本章在比较技术生命期与专利保护期限的基础上,指出:当专利长度大于产业技术生命期(即专利长度失效)时,专利宽度与生产率调整的工资负相关;当专利长度小于技术生命期时,每一给定的专利长度,都有一个最优的专利宽度与之对应。随着专利保护期限的增加,专利宽度应当变窄,且缩窄速度越来越慢。

刘军岭

展开 >

经济建设 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进步 内生增长理论

博士

世界经济

车维汉

2018

上海财经大学

中文

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