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黑杨由于树形优美、材性良好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造林和绿化树种,近年来,由于通过从国外引种和人工杂交培育等方法,已有很多美洲黑杨优良无性系,但是无性系之间在形态学上差异较小,难以区分,特别是在冬季落叶后,更加难以准确鉴别,影响品种选育及推广。分子标记由于不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已广泛应用于植物品种鉴定和遗传关系分析中。本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渭河试验站秦黑杨1号、2号等12份美洲黑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12份美洲黑杨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关系分析,为美洲黑杨无性系品种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理论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从2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5对(PMGC_2217、PMGC_2675、PMGC_2866、WPMS_14、WPMS_17)多态性丰富、扩增效率高、条带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清晰条带24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为4.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3条,多态性比率达到95.8%,扩增产物主要分布在126~348 bp之间。 2.对12份种质进行UPGMA聚类分析,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4583~0.9583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660,变幅为0.5000。秦黑杨1号、秦黑杨2号、陕林3号与I-69杨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417-0.6667之间,表明其与I-69杨的遗传差异性均较小。根据聚类结果可将12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大致分为三个类群,结果大致和引种来源地一致。 3.利用5对SSR 引物扩增出的24条多态性条带绘制12个无性系指纹图谱。在指纹图谱中,每个无性系的谱带位置和大小都各不相同,说明这12个供试无性系在 DNA 水平上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可将 12 份美洲黑杨种质完全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