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五种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

五种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

扫码查看
植物内生真菌不仅能够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活性(如:抗肿瘤、抗菌等)物质,而且还可能代谢结构新颖的化合物,成为新天然活性产物的重要来源,是新药及无公害新型农药的重要来源。因此,本论文选用 5种植物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并研究其代谢产物的抗单胺氧化酶、抗乙酰胆碱脂酶、杀虫、抑菌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以期获得选活性菌株,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实验结果如下: 运用组织切块法分离,平板划线法对其进行纯化,最终得到内生真菌共 48株,分别从细叶小檗(Berberidis poiretii) 中分离获得 8 株,宝盖草(Lamium amplexicaule) 中分离得到 6株,甘青大戟(Euphorbia micractina)中分离获得 8株,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中分离得到12株,陇塞忍冬(Lonicera tangutica)中分离得到 14株。 通过摇瓶发酵和萃取,得到96个粗提物,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单胺氧化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甘蓝蚜、朱砂叶瞒杀虫活性,马铃薯晚疫病菌、辣椒疫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BGC-1-L、BGC-2-L、BGC-5-L、LSRD-12-L、LSRD-1-L和XYXB-1-L的抗单胺氧化酶活性较强,IC50值分别是:128.30、72.08、109.59、112.43、146.07和63.55μg/mL;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较低,活性最高为GYLQ-3-L,终浓度为 100 μg/mL时,抑制率仅为 41.19%;玻片浸渍法测定朱砂叶瞒杀虫活性,粗提物浓度 2 mg/mL时,XYXB-3-L 24 h致死率最高,为 86.67%, 48 h致死率在 85%以上的有7个粗提物,为 GQDJ-4-L、GYLQ-1-L、GYLQ-2-L、SKZ-3-L、SKZ-8-L、BGC-2-L和 BGC-4-S,致死率分别为 86.67、90、93.33、93.33、93.33、96.67和93.33%;点滴法测定甘蓝蚜杀虫活性,粗提物浓度为 2 mg/mL时, 24 h 时LSRD-1-L致死率最高,为 80%,48 h时致死率 90%以上的有9个粗提物,为 LSRD-1-L、LSRD-6-L、LSRD-6-S、LSRD-12-L、GQDJ-3-L、GQDJ-5-S、GYLQ-3-S、XYXB-5-S和XYXB-8-L,致死率分别为:96.67、90、90、96.67、90、90、96.67、90和93.33%;利用菌饼法测定抑菌活性,初始浓度为 2 mg/mL时,对辣椒疫病菌抑制活性在 60%以上的有3 个粗提物,分别为 GYLQ-11-L、LSRD-8-S和 XYXB-5-L ,其抑制率分别为 60.13、69.93和 63.66%;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抑制活性在 55%以上的有2个粗提物, GQDJ-5-L和 BGC-5-L抑制率分别为55.92和55.26%。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MCI柱层层析、硅胶柱层层析、TLC薄层层析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从内生真菌 BGC-2菌液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 12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 NMR等波谱解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最终确定1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Cyclotryprostatin A (1)、Fumiquinazoline J (2)、Dem ethoxyfumitremorgin C (3)、Spirotryprostatin A (4)、Cyclotryprostatin B (5)、β-trans-2β,5,15-trihydroxybergamot-10-ene (6)、Pesurotin G (7)、Cephalimysin A (8)、CS-E (9)、Fumitremorgin C (10)、Lupeol (11)和1, 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butyester (12)。单体化合物活性测定中,化合物 7和 9抗 MAO活性较高, IC50值分别为 49.72 ± 0.44 、62.48 ± 1.67 μg/mL,化合物 3、5和 8 的 AChE抑制活性较高,IC50分别为 24.37 ± 0.77 、17.91 ± 0.02和 33.49 ± 1.23 μg/mL。 通过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分析结合的方法对部分活性菌株进行鉴定,其中 BGC-1、BGC-2、LSRD-1、LSRD-12和 XYXB-1初步鉴定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BGC-3初步鉴定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真菌,LSRD-5初步鉴定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真菌。

孙建慧

展开 >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纯化 生物活性 化学成分

硕士

制药工程

杨中铎

2018

兰州理工大学

中文

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