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4-二苯基膦苯并咪唑配体及其一价铜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4-二苯基膦苯并咪唑配体及其一价铜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本论文合成了六种新型的二苯基膦修饰的苯并咪唑类 N^P 螯合配体(L1~L6),通过改变配体上的取代基,调控配体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实现了对一价铜配合物发光性能的调控。(此处为图表省略) 1、将卤化亚铜(CuX,X=I、Br、Cl)与上述配体和三苯基膦辅助配体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单核一价铜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核磁、红外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8 个配合物的中心离子 Cu(Ι)均形成了变形四面体配位构型。光学性质研究发现:8个配合物中碘离子参与配位的CuL1I发光效率最高(34.90%),通过改变取代基的位置和类型实现了配合物从黄绿光到红光的发射(538nm到661 nm)。其中L1系列3个配合物和配合物CuL2I、CuL6I在77 K时的最大发射波长较293 K时发生了明显红移,可归属为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发射。DFT 计算结果表明:此类单核 Cu(Ι)配合物HOMO→LUMO的轨道跃迁主要来自于MLCT和XLCT的混合辐射跃迁,且随着卤素离子Cl-、Br-、I-的顺序,MLCT逐渐降低而XLCT逐渐升高。 2、将上述配体与碘化亚铜(CuI)按摩尔比1:1反应合成6个新型双核Cu(Ι)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6个双核Cu(Ι)配合物均形成以Cu2I2为中心的二聚体。光学性质研究表明:6个配合物中L2形成的配合物(CuL2I)2的发光效率高达42.97%,其中配合物(CuL2I)2、(CuL3I)2、(CuL4I)2、(CuL6I)2的固体粉末低温发射光谱与常温光 谱相比有明显红移,说明这几个配合物表现为TADF发光。DFT计算结果表明:此类双核Cu(Ι)配合物HOMO→LUMO的轨道跃迁主要来自于MLCT和XLCT的混合辐射跃迁。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谷梦思
展开 >
关键词:
苯并咪唑膦化合物
一价铜配合物
光致发光
热激活延迟荧光
合成工艺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应用化学
导师:
杜晨霞
学位年度:
2018
学位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