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新产业区,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受经济发展为主的功能定位、侧重产业功能完善的发展路径等历史性因素影响,开发区开始出现产业结构相对低端、城市功能发展不完善和土地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大部分开发区逐渐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试图通过二次开发,推动开发区的产业升级、功能完善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国内各开发区的二次开发实践,对二次开发的缘起、二次开发的模式、二次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等进行系统总结。 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二次开发的主要模式包括更新再利用型和创新升级型,其中更新再利用型主要是将原产业功能转换为商业、居住、生态等功能,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和功能完善,并最终向综合新城发展。根据原工业产业功能转变方向如服务业和居住、绿化、道路等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等,又可分为功能型再开发、生态型再开发以及支撑型再开发。土地支撑方面,由于更新再利用型二次开发涉及到土地功能和用途的改变,在二次开发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功能改变和用途改变两种土地再开发模式;创新升级型二次开发模式主要是在工业产业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提升产业内涵、优化产业组织等方式,实现工业产业的优化升级。根据是否将原有第二产业企业退出,创新升级型二次开发又可以分为置换优化型和保留提升型两种类型。由于此类二次开发不涉及到土地性质和功能的改变,其土地支撑手段相对简单,主要包括提高土地容积率、盘活闲置厂房等。当然,这两类开发模式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互交杂,服务于开发区的不同发展区域和发展阶段。 二次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如由于制度供求冲突导致土地流转困难,土地权属复杂和利益变更机制的缺失导致土地产权变更困难,开发区制度惯性和产业惯性导致产业路径锁定,产城发展时差导致产城发展失调等。对此,建议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和收储机制、完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推动开发区产城融合规划,实现开发区动态调整和过程控制等规划和政策方式来应对。本文对丰富我国新产业区发展演变研究和形成我国二次开发研究的理论框架,推动开发区二次开发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以及对研究内容与框架进行梳理。 第二章,新产业区相关研究进展。主要对新产业的概念辨析、国外新产业区的研究进展和国内新产业区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指出我国新产业区研究的不足。 第三章,中国新产业区发展与转型。主要介绍中国新产业区的发展历程、类型和当前发展新阶段即二次开发。 第四章,中国开发区的“二次开发”模式研究。从二次开发的产业和功能开发目标的角度,总结二次开发的模式,分析其土地支撑手段,以及二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二次开发”中的规划与政策应对。从规划建设应对和政策创新两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第六章,结论。在总结本文主要发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