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牛产业虽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发展势头迅猛。宁夏有着良好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文环境,对肉牛的生产和发展十分有利,肉牛成为宁夏地区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宁夏肉牛产业快速发展,饲养量和牛肉产量有了快速增长。但养殖成本不断走高,增收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效益及牛肉品质是适应肉牛产业需求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现代肉牛业的主攻方向。 目前,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简称TMR)饲喂技术在反刍动物生产中被普遍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TMR具有营养平衡性好、饲料利用率高、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防止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优点,是当前牛羊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科学饲养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试验研究基于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在宁夏固原开展了肉牛不同杂交组合和不同营养水平研究。第一个研究是关于安格斯牛、利木赞牛和西门塔尔牛3个品种分别杂交改良本地黄牛产生的后代F1(15-18月龄,分别设为试验Ⅰ组、Ⅱ组、Ⅲ组)短期育肥效果的对比试验,基础日粮由全株玉米青贮+玉米芯粉+苜蓿干草+精料补充料等组成,试验期100d。试验对增重和主要屠宰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育肥期末平均期末活体重、育肥期内总增重及日增重,试验Ⅱ组分别达554.10±40.70kg、163.40±32.06kg和1.55±0.25㎏,且皆显著高于Ⅲ组和Ⅰ组(P<0.05);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Ⅱ组比Ⅲ组和Ⅰ组分别高7.70%(P<0.05)和17.39%(P<0.01)、6.55%和5.67%(P<0.01)、4.38%和19.09%(P<0.01)、3.32%(P<0.05)和7.01%(P<0.01);在胴体长和胴体产肉率、骨重、肉骨比、脂肪重、脂肪占胴体重(%)等指标方面也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投入产出比也是Ⅱ组高于Ⅲ组和Ⅰ组。上述结果表明,利木赞牛杂交改良后代为宁夏地区的优势杂交组合。 第二个研究是在上述研究结果基础上,对利木赞牛杂交改良后代F1进行低、中、高3个不同营养水平(15~18月龄,分别编为试验Ⅰ组、Ⅱ组、Ⅲ组)的日粮配方筛选试验,基础日粮为全株玉米青贮+玉米芯+苜蓿干草+肉牛精料补充料,试验期100d。研究发现,从平均期末体重、期内总增重及日增重指标来看,试验Ⅲ组(高营养水平)平均日增重达1.63±0.33㎏,高于Ⅰ组(1.58±0.29kg)和Ⅱ组(1.61±0.30kg),按平均期末体重、期内总增重和日增重排序,为试验Ⅲ组(高营养水平)>Ⅱ组(中营养水平)>Ⅰ组(低营养水平),试验结果的趋势表明,同品种组合杂种肉牛不同营养水平,其育肥增重效果不同。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能与标本量不足有关。在经济效益方面,随着精补料/增重比重的增加,相应试验组肉牛的产出增加,但同时也增加了养殖成本,从试验组的头均纯收益、新增投入占产出比以及总投入占产出比三个方面进行从低到高的排序为Ⅲ组(高营养水平)<Ⅱ组(中营养水平)<Ⅰ组(低营养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此结果与其平均日增重和日料的营养水平是相吻合的。因此,为了节本增效,应充分利用宁夏地区的优势杂交肉牛组合,同时辅以标准化的、能够充分利用当地饲草优势的、多元化的、科学的日粮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