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决定企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存在“大而不强”的现状,产品附加值低。过去通过加工制造国外低技术型产品获取加工费的方式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外企业赚取了大部分利润,所以掌握核心技术,以质取胜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由于企业缺少顶尖技术,企业转型升级难以实现。为寻求新的技术突破,促进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拉近与发达国家的工业技术距离,国家积极提倡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力图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通过海外并购,企业能够较快进入目标国家,学习创新经验、获得目标企业核心技术、扩大海外市场规模,逐渐成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显示,2016年中国海外并购呈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回归理性增长。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工业4.0的普及,制造业海外并购的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实现大幅度增长。 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海外并购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学术界将海外并购分为两类:一类是获取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并购;一类是以获取技术资源、成熟的市场资源为主的技术并购。本文主要以技术并购为研究对象,以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以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海外并购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首先,介绍海外并购与技术创新的背景意义,回顾梳理国内外文献综述。提出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其次,介绍海外并购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海外并购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联性;再次,在海外并购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及作用路径分析下,通过构建模型实证检验、搜集并购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海外并购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中对海外并购的时间序列宏观数据以及参与并购的企业微观数据回归分析,案例分析中选取企业技术并购前后创新投入产出对比分析。综合验证海外并购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后,综合背景意义、现状联系、机理路径分析以及实证、案例分析结果得出主要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本文主要从知识获取机制、研发替代机制、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影响机理分析,从目标方绝对知识基础规模及相对知识规模以及并购方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作用路径分析;从时间序列宏观数据及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选取1995-2016年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2009-2014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数据,实证检验海外并购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选取上汽集团并购双龙汽车的失败案例与万向集团并购美国A123锂电池公司的成功案例,对比两个公司在并购前后创新投入产出。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海外并购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2)目标方知识基础规模大对并购后制造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3)并购方知识基础规模大对并购后制造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4)并购方技术消化吸收及整合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5)增加企业自身研发创新投入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 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研发支出,增加研发经费支出在成本中的比例。增加自身知识积累,提高企业技术吸收能力,掌握核心技术;(2)注重人才培养。定期对技术人才进行培训,积累创新经验,为企业技术人才提供出国交流的学习机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3)做好并购前准备工作。并购前企业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调查,减少信息不对称;(4)注重并购后整合。注重并购后人员整合、技术整合、文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