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种植方式和施肥对有机牧草生产特性的影响

种植方式和施肥对有机牧草生产特性的影响

扫码查看
本文基于武陵山区土壤富含钙质和呈酸性的特征,首先分析了不同pH值和CaCl2浓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3种牧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为后续有机牧草的建植及植株生长状况提前做出预判;然后用这3种牧草种子以7种播种方式(单播和混播)进行有机种植,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7种种植方式和5个有机肥施肥梯度对有机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有机种植方式和施肥量,为武陵山区有机牧草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牧草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在弱酸和不同CaCl2浓度下,紫花苜蓿的萌发指标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鸭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则明显受到抑制;弱酸可促进3种牧草幼芽和幼根的生长,碱性条件则抑制其生长;低浓度CaCl2对牧草幼苗影响不显著、高浓度则有明显抑制作用. 2.有机牧草生长速度最大值为0.66cm/d;绝对生长速度最大值为5.08g/m2/d,出现在紫花苜蓿草地中,混播的草地中,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组合绝对生长速度为最大(4.82g/m2/d),此时单位面积生物量积累最多;单播草地的相对生长速度最大值出现在紫花苜蓿草地中,为0.08g/m2/d;而混播草地相对生长速度最大值为0.07g/m2/d,此时牧草再生速度最快,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最高. 3.随着有机肥施肥量的增加,7种种植方式的有机牧草产量和品质均有所增加;施肥量大于或等于20t/hm2时草地生产的干草,品质均为特级或者一级(美国牧草和草地协会干草市场专题组(AFGC)评价标准). 4.不同种植方式的草地以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组合为最佳,其草地鲜草年产量最高,56.50t/hm2;单播草地最佳施肥量范围为20—30t/hm2,混播草地的最佳施肥量范围为20—40t/hm2;从牧草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无氮浸出物等营养成分含量来看,最佳施肥量为13.55—39.92t/hm2. 综合考虑有机牧草萌发、生长速率、产量和品质等因素,得出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为有机牧草最为理想的种植方式,最佳施肥量为20t/hm2.

田思惠

展开 >

有机牧草 种植方式 生长速率 营养品质

硕士

养殖

赵学春、曾庆飞

2019

贵州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