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唇壁蜂(OsmiaexcavataAlfken)是中国本土壁蜂,通常在早春进行授粉活动,与蜜蜂授粉相比有着耐低温、访花频率快、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中国对于壁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迅速,利用凹唇壁蜂授粉符合当下经济、高效、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向,应当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本文从温度和光周期对凹唇壁蜂出茧节律的影响,和凹唇壁蜂滞育期到滞育解除后体内理化物质变化两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国内凹唇壁蜂受害现状进行采样调查。 以滞育期凹唇壁蜂为研究对象,设置四个温度:15℃、20℃、25℃、30℃,四个不同的光照周期:24DD、L10∶D14、L14∶D10、24LL。每隔1h记录凹唇壁蜂破茧情况。结果表明高温无光条件抑制凹唇壁蜂破茧,24DD、L10∶D14、L14∶D10条件下破茧集中在光期,而在24LL条件下在8h-10h有固定的节律高峰,随着温度降低破茧率升高。凹唇壁蜂破茧受环境因子(光周期和温度)和内在节律共同调控。 于12月开始对滞育期凹唇壁蜂体内水分、蛋白质、脂肪、海藻糖、糖原、五种物质含量及海藻糖酶(THL)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1月到3月,凹唇壁蜂体内水分含量和海藻糖酶活性逐步升高,脂肪、蛋白质、糖原、海藻糖含量逐步下降。与雄蜂相比,雌蜂体内糖原、蛋白质含量差异更为显著。水分含量的增加能够提高凹唇壁蜂体内物质运输、代谢合成的效率,凹唇壁蜂在滞育解除后通过分解糖原、海藻糖为自身活动提供能量。 对我国山东、河北、辽宁、江苏、新疆、山西、陕西等7个省份苹果园内凹唇壁蜂蜂管进行采集,对影响凹唇壁蜂种群增长的因素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所有地区都存在寄生蜂和蜂螨危害壁蜂致其死亡的现象,受寄生蜂和蜂螨危害率最高的地区都在山东省境内,分别是青岛地区:寄生蜂寄生率19.40%、淄博地区螨致死率:23.05%,两地凹唇壁蜂存活率分别为48.83%和57.43%,除日照市以外,山东省内其它5个地区采样凹唇壁蜂存活率低于省外其它省份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