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棉花生产中不同类型地膜的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基于沙湾县四道河子镇的调查

棉花生产中不同类型地膜的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基于沙湾县四道河子镇的调查

扫码查看
地膜栽培技术在棉花种植中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棉花单产,增加棉农的经济收入,提高棉农的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是,棉田常年覆膜后,残膜未得到有效回收,大量残膜在土壤中沉积。残膜破坏了土壤耕作层结构,影响了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循环,造成棉花根系发育受阻,棉花产量下降,形成了极为严重的“白色污染”,已危及到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残膜污染危害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知,遏制农田白色污染已成共识,各种治理白色污染的措施正在进行不懈尝试。中国工程院喻树讯院士在南疆沙雅县展开了棉花无膜栽培试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验证了在有效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和灌溉有保障的新疆南疆部分地区实施无膜栽培的可行性。但是,由于新疆各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尤其是在北疆棉花主产区,均不具备棉花无膜栽培的先决条件,棉田覆膜仍然是农户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对棉田覆膜进行有效回收或使用可降解地膜已成为新疆尤其是北疆地区棉田白色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 作为自治区和沙湾县白色污染治理的综合示范区,四道河子镇引进新疆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石河子石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了不同类型地膜技术试验及推广。为此,本文选择四道河子镇棉花种植中使用的0.008毫米、0.01毫米和可降解膜三种地膜类型进行技术经济效益评价。首先以成本收益分析理论为基础,对不同类型地膜对农户棉花种植收益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其不同类型地膜棉花种植的成本收益构成,并剖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其次通过AHP法和模糊评价相结合对不同类型地膜进行综合效益评价,旨在找出不同类型地膜在综合效益中存在的比较优势及提升空间,从而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全文得出主要结论有: (1)可降解膜的棉花种植亩均收益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普通地膜。使用可降解地膜的棉花亩均生产成本为1387.6元,略高于采用0.008毫米和 0.01毫米地膜的棉花亩均成本;从覆膜后籽棉产量看,使用0.008毫米地膜的籽棉产量为420kg,使用0.01毫米地膜的籽棉产量为425kg,两者相差无几,而可降解膜的籽棉产量为335kg,比其他两种类型地膜低约20%。考虑成本以后,使用可降解地膜亩均收益为689.4元,比使用0.008毫米和0.01毫米的地膜分别少了554.6元和581.7元。 (2)对不同类型地膜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显示,0.01毫米地膜、0.008毫米地膜和可降解地膜得分分别为:71.94、69.59和 66.22,在当前技术条件下,0.01毫米地膜综合效果最优,依次是0.008毫米地膜、可降解地膜,且可降解地膜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根据比较分析结果提出治理白色污染的几点对策建议:(1)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农户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认知;(2)严格贯彻相关法规,推广加厚地膜使用;(3)建立完善的地膜回收体系,促进残膜资源化利用;(4)加大可降解地膜的研发力度。

高保伟

展开 >

地膜 棉花 经济效益 模糊评价

硕士

农业

王太祥

2018

石河子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