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时代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伴随着资源的高速消耗和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因此,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是当前第一要务,建立完善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是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前提。 正蓝旗地处内蒙古地区的中部,是锡林郭勒盟的南部旗县。正蓝旗草原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植被以沙地草原为主,南部为低山丘陵,基本上拥有内蒙古地区所有的草原类型。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正蓝旗,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蒙元王朝从这里开启。作为清代蒙八旗之一,其独特的民族性使其成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的代表。正蓝旗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拥有天然草原8332.9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81.8%。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是距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牧区和京北重要的生态屏障。作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的重要部分,正蓝旗承担着维护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 正蓝旗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政策七年来(2011-2017年)取得了丰硕成果,改善了生态环境,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保障了民族权益。然而,正蓝旗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效果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为减少消极效果的出现,就需要通过优化政策、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完善法律法规、提升政策执行能力等方面进一步促进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效果的最佳呈现。 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为调研对象,通过调查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在正蓝旗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影响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的因素,以此提出优化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建议,以更有效地落实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确保草原生态环境的良好恢复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牧民收入增长的目标。本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论述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理论支撑和正蓝旗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开展过程。 第三章主要呈现正蓝旗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四章主要分析影响正蓝旗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的因素。 第五章主要提出增强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积极效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