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三阳性乳腺癌(Triple positive Breast Cancer,TPBC)作为一种特殊的乳腺癌分型,以ER/PR/HER-2均阳性表达为特征,对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帮具有敏感性。理论上联合治疗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三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并没有得到期望的预后。因此深入探索其临床特征和相关预后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该分型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治疗。 方法:利用美国SEER数据库和苏北人民医院数据回顾性分析三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美国地区与本医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性,其次利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三阳性乳腺癌的相关预后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SEER数据女性患者130,666例,其中三阳性乳腺癌患者9,900例(7.6%),本医院99例均为TPBC。SEER数据患者中白种人最多,为7,591例(76.7%),57.8%为已婚女性,年龄集中在46-60岁有4059例(41.0%),但是45岁以下(22.5%)比例高于其他分型。本医院46-60岁患者共54例(54.4%),其次31-45岁患者所占比例高于SEER数据,分别为30例(30.3%)和2043例(20.6%)。肿瘤组织学分级相对低,Ⅰ、Ⅱ级分别为732例(7.4%)和4025例(40.7%),本医院Ⅰ级比例略低于SEER数据,Ⅱ级与Ⅲ级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41.4%和54.5%。相比HoR+/HER2-亚型T1期比例略低,为4,402例(44.5%),T2和T3期高,分别为4,080(41.2%)和1103例(10.1%),对比本医院T2期患者比例低,为72例(72.7%)。N0期患者5.366例(54.2%),值得关注的2.318例(23.4%)N1期患者比例相比其他分型最高,其次N2、N3期比例对比均位于第二位低于HoR-/HER2+组。本医院N2和N3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SEER数据,分别为18例(18.2%)与729(7.4%)和10例(10.1%)与326例(3.3%)。大部分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保乳手术比例最高,为4,498例(45.4%)。接受化疗7,015例(70.9%),低于HoR-/HER2+组4,598例(76.5%)和TNBC组11,422例(73.4%)。而本医院患者基本均接受了改良手术和化疗治疗。截止到随访日期,TPBC患者中1151例(11.6%)死亡,其中死于乳腺癌患者为701例(60.9%),中位生存时间49月。该型患者总生存以及乳腺癌特异性生存中均位于第二位,较HoR+/HER2-组略差,优于HR-/HER2+型患者(P<0.001)。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种族、年龄、婚姻状态、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是否手术、化疗、化疗均是影响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P<0.05),而且COX风险分析结果发现TPBC化疗获益人群更广。亚组分析,肿瘤直径小于0.5cm,仅三阳性乳腺癌可以从化疗中获益(P=0.041)。患者经历手术比非手术者显著延长生存时间,其中获益率最高的是保乳患者,其次是全切(P<0.001)。患者是否接受靶向治疗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仅在本医院数据结果表现(P=0.76)。 结论:(1)三阳性乳腺癌占整个乳腺癌病例的7.6%,发病年龄较其它分型低,分级、分期较早,但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患者较其他分型比例高。(2)患者年龄、种族、婚姻状态、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是否手术及化疗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3)亚组分析,三阳性乳腺癌患者经历化疗预后明显优于非化疗组,获益人群广。(4)本医院患者较国外发病年龄低,肿瘤病理特征差,保乳比例低,化疗比例高,靶向治疗获益同既往研究存在差异,需进一步研究讨论。整体而言,中国患者的治疗决策和国外仍存在差异,需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