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在三峡库区两岸形成了低水位145 m与高水位175 m之间垂直落差达30米的水库消落带,作为水位节律变动而形成的特殊环境承载体,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保护与科学开发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以三峡库区消落带为研究对象,将弹性理念引入消落带景观规划方法中,剖析水位节律变动对消落带造成的多元影响,并为三峡库区消落带应对水位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外界干扰提供弹性规划策略,旨在营造三峡库区动态适应、安全生态的消落带弹性景观系统,以期消落带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梳理国内外有关消落带景观规划、水位变动对消落带的复杂影响以及水系统弹性规划的研究进展,界定了消落带和消落带景观等相关概念,阐述了消落带景观类型与基本特征;并从弹性概念的起源与基本内涵、消落带景观的弹性特征、面临的困境及将弹性引入消落带景观规划的可行性等方面阐述了弹性理念应用到消落带景观规划中的契合性;继而,分析了弹性理念下消落带景观规划的核心内涵。 其次,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节律变动的因素及特征,剖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系统受到水位节律变动及人类活动介入等复杂干扰时,其景观弹性受到的不同维度影响。由于消落带景观弹性规划的核心内涵与弹性理念的基本内涵一脉相承,即生态弹性、工程弹性和社会生态弹性,分别表征系统应对外界干扰时的抗干扰力、自维持力和自组织力。因此可将消落带受到的影响归纳为三个方面:生态环境类的影响导致抗干扰力下降;岸坡灾害类的影响导致自维持力不足;“人-消”关系类影响导致自组织力退化。 基于以上分析,论文提出消落带景观弹性规划的基本原则,并制定生态弹性、工程弹性、社会生态弹性三个层面的规划目标,继而提出对应的规划策略,即生态弹性层面,应用整合性生态规划方法以加强消落带系统抗干扰力;工程弹性层面,实施工程弹性技术以提升消落带系统自维持力;社会生态弹性层面,注重社会生态系统反馈以优化消落带系统自组织力。 最后,选取重庆南岸区消落带(鹅公岩大桥-史家岩段)进行案例应用,结合该段消落带的具体水位节律数据及实地调研资料,以上述弹性规划体系为指导,作出更为具象且有针对性的消落带景观弹性规划策略。 将弹性理念应用到消落带景观规划领域的尝试有其合理性与契合性,为消落带景观应对水位节律变动及人类活动干扰提供新的规划思路,同时融入人的参与与管理,将消落带系统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发挥更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