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验选用7份秋甘蓝自交系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2份组合,参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对调查结果进行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运用形态学标记和InDel分子标记分析7份秋甘蓝亲本遗传距离,并探讨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配合力的关系,试验结果如下: (1)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将19份秋甘蓝划为两类群,第Ⅰ类群分为两个亚类群,第一亚类含有R2、R3和R4三个亲本,第二亚类含S1和S2,第Ⅱ类群含有R1和S3;主成分分析筛选出5个得分较高组合:R2×S1、R2×S2、R4×S2、R2×S3和R4×S3。 (2)InDel标记亲本间遗传距离为0~0.8462,平均为0.4556。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以0.63相似性为标准将秋甘蓝材料划分成四类群,第一类群中有S1和S3两个亲本,第二类群中只含有R2,第四类群含有R1、R3、R4和S2,其中R3和S2几乎不存在遗传差异。 (3)方差及杂种优势分析:方差分析显示F1代各性状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存在可遗传差异。杂种优势分析显示各性状的杂种优势都存在很大变幅,且杂种优势普遍存在;优势组合:R2×S1、R3×S1、R4×S2、R2×S3和R3×S3。 (4)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直线相关性不显著;对F1代5个主要性状二维坐标散点图分析发现,株高的杂种优势指数与InDel遗传距离无显著变化规律;InDel遗传距离<0.3846时,外叶数、单球重的杂种优势指数与InDel遗传距离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和0.888;紧实度、CS中心柱的杂种优势指数在不同InDel遗传距离区间内呈现不同增减变化规律。在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中,株高、单球重、紧实度的杂种优势指数在不同区间内呈现不同增减变化规律;在5.116~5.957区间时,外叶数、CS中心柱的杂种优势指数与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9。利用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和InDe标记遗传距离可以预测亲本间遗传距离较小组合产量的杂种优势。 (5)亲本遗传距离与配合力关系:遗传距离与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总配合力之间直线相关性不显著,仅开展度、外叶宽的特殊配合力与InDel遗传距离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和-0.580;对F1代5个主要性状二维坐标散点图分析发现,InDel遗传距离<0.3846时,株高的总配合力效应与InDel遗传距离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3;外叶数的总配合力效应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单球重、紧实度、CS中心柱的总配合力效应在不同InDel遗传距离区间内呈现不同的增减变化规律。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在3.859~4.187、3.681~3.993和4.187~5.957区间时,与之相对应的株高、外叶数、CS中心柱的总配合力效应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0.985和0.978;单球重的总配合力效应没有明显变化规律;紧实度的总配合力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利用InDel标记遗传距离可以预测亲本间遗传差异较小组合产量的总配合力效应。 (6)综合分析结果:较优良的亲本材料有R2、R3和S1;杂种优势显著的组合(F1)有R2×S1和R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