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见义勇为行为法律定性分析
见义勇为行为法律定性分析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中华古老文明传承了几千年,拔刀相助、见义勇为均被认为是侠肝义胆的壮举,并一直受到主流道德的推崇与赞赏。但是,在见义勇为之后,见义勇为者常常会遇到医疗、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见义勇为者与被救助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多,一些纠纷甚至诉诸于法院,见义勇为者通过法律手段要求被救助人给予相应的物质补偿。因此本文认为仅从道德的角度赞赏和鼓励见义勇为行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进行法治保障保护,如此才能真正的倡导见义勇为行为,因此对见义勇为行为在法律上进行定位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我国见义勇为的立法现状入手,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借鉴国外见义勇为的相关立法,为完善我国见义勇为法律制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除序言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分为三个部分: 序言部分对本篇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研究综述,为本文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见义勇为的立法现状及问题,并指出见义勇为立法存在的问题。中国现阶段关于见义勇为立法多是一些地方性立法,立法层次高低不均衡,见义勇为在不同的规定中有不同的含义,无法得到统一,导致其出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法规规章对于见义勇为行为的法治保障来说远远不够。本章意在论证对见义勇为进行统一立法必要性。 第二部分介绍国内外见义勇为的立法比较及启示,对国外见义勇为立法进行研究,国外相对完善的立法可以为我国所借鉴,以此来制定出适合本国的见义勇为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部分是完善见义勇为法律制度的法律建议。本文认为,首先,必须统一见义勇为的相关内容,为地方立法提供参考;其次,立法必须体现国家责任;然后,立法需完善见义勇为的鼓励、补偿机制;最后立法需完善见义勇为越界行为的责任追究机制。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周美卿
展开 >
关键词:
见义勇为行为
法律定性
鼓励补偿机制
责任追究机制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法律(非法学)
导师:
刘光华
学位年度:
2018
学位授予单位:
兰州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