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胫腓骨远端的数字化测量及临床意义

胫腓骨远端的数字化测量及临床意义

扫码查看
目的: 通过建立胫腓骨远端的三维模型,进行相关的数字化测量并应用于临床,为踝穴重建提供解剖数据参考。 方法: 1 选取正常成人志愿者100例,男50例,女50例,进行双踝的CT扫描,扫描层厚 1.25mm,扫描间距 1.25mm,重建层厚 0.625mm,重建间距 0.625mm, Fov30?30mm,矩阵 512?512dpi,球管电压 120kv,电流 250MA,将扫描所获得的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PC计算机,利用Mimics21.0三维重建软件行后处理并测量,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2 对患踝摄 X 线片,收集符合要求的 Rüedi-Allg?werⅢ型Pilon 骨折末次随访的X线片,将所测得的正常值与末次随访值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分组,统计术后恢复情况的优良率。 结果: 1 胫腓骨远端的各参数按性别进行分组,结果显示,正常成人踝穴高度、踝穴宽度、踝穴深度、下胫腓间隙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冠状位角 α、矢状位角 β、下胫腓重叠及踝关节内侧间隙性别差异不明显(P>0.05),2 胫腓骨远端的各参数按左右侧别分组,结果显示,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 按性别分组,身高和体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男性身高与踝穴高度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R=0.586,P<0.01),男性体重与踝穴高度、踝穴深度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R=0.357、0.392,P<0.05),女性身高与踝穴高度、踝穴宽度、踝穴深度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R=0.292,0.330,0.291,P<0.05);身高、体重与冠状位角α、矢状位角 β、下胫腓重叠、踝关节内侧间隙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4 参考正常值进行踝穴的解剖重建,男性、女性末次随访的各参数值与所测正常值相比均无显著差异;5 患者手术治疗的优良率男性为 95.2%,女性为 92.3%,总体优良率为94.1%。 结论: 1 本实验为踝穴重建手术的解剖复位提供参考,尤其是参数间有性别差异的参数,应因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且患者的身高、体重也与胫腓骨远端的形态存在相关性,这些都可作为踝穴重建手术的考虑因素。 2 参照所测得的正常值对 Pilon 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恢复的优良率均在90%以上,有临床参考价值。

王新

展开 >

胫腓骨远端 踝关节 Pilon骨折 解剖复位

硕士

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刘奕蓉

2019

华北理工大学

中文

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