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出发点和关注的焦点,并不是“半山立夏节”的历时演变,而是通过节气到节日的演变,来考察人们对民俗文化进行再生产的情况,以及现代化都市社会中民俗传承的动力。节气转变为节日的一些习俗沿袭或变动的细节,固然是我们不厌其烦力图呈现的内容,但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始终是作为行动者的人们在经营怎样的传承,同时将节气到节日的转变,视作存在于都市中的民俗进行传承时所需经过的一个阶段来把握,结合历时和共时的视角来观察人与习俗互动、互构的过程,以期理解这一被他们赋予意义的社会行动。 第一部分是对节日开展空间的介绍,从人文和地理两个角度。 第二部分借由文献梳理,对内容进行分类罗列来了解文字记录较多的浙江地区立夏的习俗。 接着通过参与观察2017年、2018年两届立夏节,我们将在第三部分介绍立夏当天的民俗活动以及这些民俗事项通过对传统的恢复、吸收借鉴、再造和创新的形式,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进行承续。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所在,围绕参与到节日构建中的人们,来讨论这一民俗文化再生产场域中的各方所发挥的传承动力。在兼顾以往节日研究的整体论同时,也从个人研究的视角入手,着重分析促成节日举办的三位民俗精英,作为行动者的人,是如何内化其生命经验融入到节日的构筑中,发挥各自的效用;又是如何通过参与节日事件再构建自身,并使其外化为节日情境下的特殊角色。 最后部分讨论,即便是在充满异质性、流动性、多样选择性的都市,民俗传承的各动力间更侧重横向联结,但是在对上述三人进行分析之后,还是可以看出在此场域中、在节气转变为节日的背后,隐含着一股家族文化复兴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