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讲,交通支撑着城市生活,如果没有交通,一切城市活动将难以维系。城市交通既是一系列复杂社会现象的空间集合,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始终是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青藏高原第一大市的西宁,如何发展绿色交通,如何摆正交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基于此,研究依托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一带一路”视角的西宁宜居城市绿色交通网络发展模式研究》(批准号:18012,编号:0030203),以西宁城市绿色交通为切入点,从交通发展水平、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综合四个方面建立城市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熵权模型对西宁市2010-2017年绿色交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为西宁城市绿色交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以上系统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交通发展水平方面:2010-2017年西宁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状况欠佳,交通水平有待提升。道路线网密度、公交线网密度、人均人行道面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发展乏力;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数量的增加,居民出行时耗延长,影响交通水平绿色程度。 (2)环境友好方面:2010-2017年西宁道路绿化情况良好,环境污染状况不断改善,交通干线噪声等级控制在中等水平。其中,新能源公交车量比重在2015年开始发力,2017年达到优秀等级。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比值越大,说明在节能减排上的效果越好,环境友好指数越明显。 (3)资源节约方面:2010-2017年西宁城市建设用地消耗比重过大,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偏低,能源资源消耗降幅明显,但要防止反弹。说明未来西宁应注重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以更好的土地资源空间规划来谋求城市交通的绿色发展。 (4)社会综合方面:2010-2017年西宁市交通建设投资比重逐渐加大,万车交通事故率、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逐年下降,平均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趋向中等,交通安全形势趋向平稳。 (5)总的方面:西宁市绿色交通发展水平呈阶梯递进上升态势,总体不断向好。在2013年,西宁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水平由较差转为及格;2015年评价等级达到中等;在2016年转为良好,2017年继续保持良好等级,后续也在不断提升中。 最后,提出了西宁发展绿色交通的对策建议:完善公共交通线网密度。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建设。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倡导土地利用和TOD模式。节约能源消耗,淘汰高能耗汽车,推广使用绿色交通工具。营造绿色健康便捷的交通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