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共空间视域下的天安门广场演变研究

公共空间视域下的天安门广场演变研究

扫码查看
天安门曾是明清两代之皇城的南门,拥有悠久的历史。现今,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交通中心,它所附带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的。本文则基于公共空间理论来讨论天安门广场的历史变迁,并试图从近代以来天安门广场之属性及功能的变化中透视出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特点。故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讨论天安门的历史变迁,第一,天安门在明清时期作为宫廷广场,尤其在清代,朝廷曾一度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朝审与秋审、殿试及颁诏等国事。然而这些活动仅限于官家,此时的天安门活动是普通民众可望而不可及的;第二,辛亥以来天安门广场已开放为普通民众可以介入的公共空间,虽然他的开放是有限制的。在空间中,政府、列强都试图对广场加以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可能是暴力的,也可能是温和的。尽管这种控御方式可能会很严格,但是在空间中民众往往能保持自主性;第三,自五四以后,随着交通等的便利及列强侵侮的加剧,北京的民众、知识分子及爱国团体往往会选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反帝反封的革命活动,尽管当局会严厉镇压,但是在如天安门广场等特定的场所,革命者往往是安全的。我们亦可从广场革命队伍的活动中看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为中国前途的抗争,各爱国团体作为新兴势力的历史作用,及民众的觉醒等,其中知识分子对于唤醒民众可以说是居功至伟的;第四,新中国成立之后,天安门广场俨然是人民广场,在人民广场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于人民政府的拥护,亦可看出人民政府对于劳苦大众的关怀。天安门由宫廷广场演变为人民广场的过程,是无数爱国者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唯有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经济的繁荣,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

马向东

展开 >

天安门广场 历史演变 公共空间 革命精神

硕士

专门史

刘志虎

2019

宁夏大学

中文

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