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泸定地区花岗岩类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泸定地区花岗岩类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在新元古代时期,扬子地块西缘发生了规模宏大并且十分强烈的岩浆活动,与此同时形成了大量基本沿康滇裂谷连续分布的岩浆岩。尽管现在已取得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等一系列的成果,但学术界对其中花岗岩类及其相关火成岩类成因机制和构造背景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地幔柱模式”和“岛弧模式”等观点的争论。本文通过对泸定地区花岗岩类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的综合研究,确定该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类的形成时代,总结该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地区花岗岩类成因类型及岩浆源区特征,以此来探讨该地区花岗岩类形成的构造环境。 通过岩石学研究可知:该地区花岗岩类(广义)的岩石类型以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为主。通过锆石U-Pb年代学分析:五件样品中锆石均发育岩浆韵律环带结构,且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30~2.07),表明为岩浆成因锆石。五件样品年龄结果分别是754±4Ma(PM27-7-1)、738±6Ma(PM27-12-1)、725±12Ma(PM27-18-1)、753±5Ma(PM37-8-1)、752±15Ma(PM37-64-1),确定新元古代为该地区花岗岩类的成岩时代。 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富Na花岗岩类SiO2含量在59.83%~71.50%之间,K2O含量在1.58%~2.36%之间,全碱ALK(K2O+Na2O)含量在5.0%~7.22%之间,Na2O/K2O在1.21~3.25之间,铝饱和指数A/CNK=0.85~0.96,富Na花岗岩类属于准铝质钙碱性系列。与富Na花岗岩类相比,富K花岗岩类以高硅(SiO2含量在71.79%~78.6%之间)、低钠(Na2O/K2O:0.46~1.14)、高钾(K2O含量为3.32%~5.48%)等为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0.98~1.00,富K花岗岩类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 在微量元素方面,富Na系列花岗岩类的稀土元素总量(∑REE)为33.45×10-6~146.79×10-6,(La/Yb)N=3.33~11.59,平均为6.31。δEu=0.68~1.10,平均为0.82,呈弱负铕异常,稍微右倾。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K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相对亏损。富Na闪长质包体与寄主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富K花岗岩类的稀土元素总量(∑REE)为91.02×10-6~156.70×10-6,(La/Yb)N=9.25~25.06,平均为16.77。δEu=0.64~1.15,平均为0.85,呈弱负铕异常,整体呈右缓倾。富K花岗岩类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K等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呈现出明显的亏损。说明泸定地区新元古代富Na花岗岩类和富K花岗岩类均具有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的特征。 结合矿物学、地球化学、包体等特征分析,泸定地区新元古代富Na花岗岩类属于Ⅰ型花岗岩,其源岩可能是来自于角闪岩熔体的部分熔融;新元古代富K花岗岩类属于Ⅰ型花岗岩,其源岩可能是来自于杂砂岩熔体的部分熔融。综上,本文认为扬子地块西缘在新元古代中期处于俯冲环境,该区岩浆活动与洋壳岩石圈向东插入扬子地块有关。富Na花岗岩类和富K花岗岩类的成因机制倾向于支持“岛弧模式”,泸定地区花岗岩类形成于大陆边缘火山弧构造环境。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杨立
展开 >
关键词:
扬子地块
花岗岩类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杂砂岩熔体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地质学
导师:
彭培好;何显刚
学位年度:
2019
学位授予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