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扫码查看
思维导图由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提出,被正式引入世界的标志是《启动大脑》一书的出版。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图形工具,它能表达人类大脑的发散性思维。正如东尼·博赞所说,运用思维导图,你能够轻松的提高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学习方法和发散性思维工具被广泛的应用在在世界各地的教学中。因此,此研究就是通过与思维导图相结合,来探讨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剖析,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且对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针对不同的阅读文章类型,作者给出了不同的思维导图的范例,并在文中分别以图示和叙述的方式加以表征。本研究通过英语教学与思维导图相结合,通过一组对照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和整理来研究思维导图是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成绩及对文章的归纳概括能力。此次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能否提高初中生阅读成绩? 2.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会对初中生的认知策略产生什么影响? 实验时间从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实验对象为海拓教育初二年级107班和108班总共67名学生。实验前期,测试数据表明这两个班的人数和学生英语水平大致相当。并且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尽可能的排除了外界干扰因素。在实施过程中,实验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控制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测试,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实验后期,测试完毕之后,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通过对英语阅读测试成绩的收集和分析,得知实验班的成绩优于控制班。因此思维导图确实能够帮助中学生提高阅读成绩。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相比较前测阶段,学生对于认知策略的使用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为了使思维导图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应该检查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把思维导图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刘云慧

展开 >

初中英语 思维导图 阅读教学

硕士

学科教学(英语)

郑建凤、刘滟

2019

山西师范大学

中文

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