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基于我国终端能源强度分解的能源回弹效应测算研究
基于我国终端能源强度分解的能源回弹效应测算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能源大国,能源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奠基石。然而,我国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居高不下。伴随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我国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问题不断凸显,如何实现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提高能源效率,全面推动节能减排工程势在必行,该举措被各国政府作为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事实上,提高能源效率的节能降耗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提高能源效率时,在能源消费过程伴随着能源回弹效应的发生。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效率低下、回弹效应的问题尤为突出。能源效率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回弹效应的存在不可忽视,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不能完全依托于能源效率的提升,回弹效应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样值得重视。因此,准确测算回弹效应,客观分析、认识其影响对帮助我国走出““低效率、高耗能、重污染”的困境意义重大。 首先对我国能源消费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基于LMDI分解模型对我国终端能源消费强度进行分解分析,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效应、结构效应、替代效应和经济效应4大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能源回弹效应测算模型,测算了我国2004-2015年能源节约量、能源回弹量及能源回弹效应。结论显示:(1)样本期内,我国能源供需失衡问题突出,能源供给缺口较大,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出逐步转好态势,能源强度呈阶段性变化特征,整体呈下降态势;(2)我国终端能源消费总效应为持续下降态势,且增速不断增大,4大效应中,技术效应是影响我国终端能源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结构效应次之,替代效应和经济贡献效应影响甚微,但不可忽视;(3)能源回弹效应的问题突出,回弹效应的存在,使得节能效果大打折扣,可喜的是,能源回弹效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祁栋显
展开 >
关键词:
终端能源
消费强度
回弹效应
技术进步
消费结构
经济贡献度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数量经济学
导师:
韩颖
学位年度:
2017
学位授予单位:
东北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