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广州市从化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健康评价研究

广州市从化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健康评价研究

扫码查看
古树具有影响生态系统水文状况、碳储存、营养循环和微气候,以及为大量植物和动物物种提供栖息地等生态价值,被认为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常用于宗教和祭祀活动,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由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古树的生存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人口紧凑的大城市。考虑到古树的价值和生态功能,对它们进行保护具有一定的科学和经济价值,并有助于将树木的福利与城市的生态和文化环境相结合,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广州的城市森林是中国最好的森林之一,有着大量的古树。但由于城市化高密度的发展,广州的城市森林正在退化。因此本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古树名木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从化区古树名木的种类、区域分布、年龄等基本特征,然后通过AHP(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出一套适用于古树名木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广州市从化区现存的古树名木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这些发现可以为广州及华南其他城市古树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城市化进程中更好的保护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古树名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广州市从化区现有497株古树,3株名木,分属22科28属33种,包括二级古树10株,三级古树487株,暂未发现有一级古树。其中隶属于桑科(Moraceae)和苏木科(Caesalpiniaceae)的古树名木株数最多,分别有137和126株,占全区古树名木总株数53%。树龄最大的一株是420a树龄的秋枫(Bischofia javanica),位于江埔街道锦二村境内,其次是370a树龄的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和糙叶树(Aphanantheaspera),以及350a树龄的龙眼(Dimocarpus longan),分别位于鳌头镇横江村和城郊街道左村。广州市从化区胸围达800cm以上的古树名木一共有17株,其中细叶榕12株、雅榕(Ficusconcinna)4株、秋枫1株,分别占比70.59%、23.53%、5.88%。 (2)经过现场的调查与统计,广州市从化区古树名木被寄生或附生的数量为60株,植物寄生与附生率为12%;有病虫害的株数共为89株,发生株率为17.9%。主要的病虫害种类包括层孔菌、灵芝菌等担子菌;叶蝉、介壳虫等刺吸性害虫以及小蠹虫等蛀干性害虫。广州市从化区古树还存在白蚁侵蚀,发现有白蚁活动踪迹的古树株数有82株,占比16.4%,危害较为严重。此外,从化区古树存在较为严重的树干空洞现象,497株古树中共有126株存在不同程度的中空现象,占比25.3%。 (3)本研究从古树整体、树冠和树干三大要素出发,利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古树名木健康评价体系,并对广州市从化区古树名木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价。在广州市从化区的497株古树,3株名木中,属于等级“优”(5—4.5分)的有90株,占总数的18%;属于二级“良好”(4.5—4分)的有220株,占总数的38.6%;属于三级“一般”(4—3.5分)的有160株,占总数的8.2%;属于四级“差”(3.5—3分)的有30株,占总数的1.8%。广州市从化区500株古树名木的健康总平均得分为4.119,属于二级“良好”范围,广州市从化区古树名木的总体健康水平较为良好。

陈永曦

展开 >

古树名木 资源调查 健康评价

硕士

林业

陈红跃、朱永钊

2020

华南农业大学

中文

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