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毛乌素沙地不同人工植被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毛乌素沙地不同人工植被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扫码查看
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半干旱地区的生态脆弱带,植被覆盖度低、风力侵蚀严重,导致毛乌素沙地土地退化,而植被恢复能有效抑制土地退化、改善退化土地的土壤质量。探索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性质的变化有助于揭示毛乌素沙地土壤荒漠化演变过程,更有利于沙地的生态治理与修复。本文以毛乌素沙地6种典型人工植被(樟子松、紫穗槐、苜蓿、花棒、沙蒿、长柄扁桃)为研究对象,以裸沙为对照,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水分、养分、容重、颗粒组成以及0-40cm土层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分析了植被恢复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样地中的土壤水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加,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与对照裸沙地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植被恢复样地2m深土壤剖面平均含水量均低于对照裸沙地,其中,最低的是樟子松样地,其次是苜蓿,与对照裸沙地相比分别少53.3%、43.2%,花棒样地的土壤储水量最大。综合分析可知,花棒对土壤水分的储存效果最好,其次是长柄扁桃。 (2)不同植被恢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但都表现为表层显著高于底层(p<0.05)。花棒样地的土壤全氮平均含量最高,其次是苜蓿和长柄扁桃,不同植被样地的速效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但不同植被样地土壤速效磷含量均低于对照。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养分指数表明,6种植被恢复措施均能提高土壤养分水平,其中,花棒样地的土壤养分指数最高,为0.65;沙蒿的土壤养分指数最低,为0.35。 (3)毛乌素沙地土壤容重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属弱变异,其中长柄扁桃样地的土壤容重最低,其次是花棒。毛乌素沙地土壤颗粒组成主要是砂粒,其中中砂粒含量最高,其次是细砂粒,最后是粗砂粒。 (4)不同植被恢复土壤(0-20 cm)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均低于对照,6种植被恢复措施样地中Shannon、Simpson和Chao1指数低于对照,而在20-40cm土层中,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显著增加了细菌群落多样性(p<0.05),其中花棒样地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在0-40cm土层门水平上,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6种植被恢复措施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尤其是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冗余分析(RDA)发现,环境因子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铵态氮、pH和总氮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铵态氮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呈显著相关性,铵态氮是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 综上分析,从改善土壤质量的角度出发,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过程应以花棒和长柄扁桃为主。以上结论为之后毛乌素沙地的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陈闻

展开 >

毛乌素沙地 植被恢复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硕士

环境科学

韩凤朋

2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文

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