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工处理湿地景观提升设计--以汉石桥人工处理湿地为例

人工处理湿地景观提升设计--以汉石桥人工处理湿地为例

扫码查看
人工处理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并进行控制运行的一种湿地类型,具有强大的净化水质能力,同时还兼具景观和科普功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工处理湿地因其良好的净化能力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许多人工湿地只一味追求净水功能,更多的使用工程化手段进行人工湿地营造,而在设计和后期运行维护中忽视了其本身的景观科普能力,降低了人工湿地的景观功能和科普宣教功能。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进行了人工处理湿地景观提升方面的研究,主要内容有: (1)以北京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人工处理湿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处理湿地为例,对其景观现状和净化能力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总结归纳在保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能力不下降的前提下,人工处理湿地景观提升的要素和现存的问题。 (2)总结人工处理湿地景观提升的设计原则和要点。设计原则包括:净化能力不下降的原则、协调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设计要点包括:在保证人工处理湿地净化能力不下降的前提下从彩色和季相植物景观的营造、鸟类栖息型植物的种植两方面进行了植物景观的提升;从塘内水景营造和岸带水景营造两方面进行水体景观提升;从鸟类栖息环境营建、底栖与两栖类动物栖息环境营建两方面进行动物景观提升;从科普宣教小品设计和人文小品要素设计方面提升了景观小品设计。 (3)结合前期调研,针对汉石桥人工处理湿地运用景观提升的方法进行设计。其中,植物景观是提升的重点,主要包括:在景观净水植物密植的前提下,以逐级塘为单位选取红黄白三种颜色的植物和季相植物如芦苇、香蒲进行补植;食源蜜源植物如黄花鸢尾、千屈菜、黑藻、金鱼藻和鸟类栖息型植物如芦苇、水葱的种植;湿地驱蚊植物如白菖蒲的种植;根据监测,针对污水中氮磷含量的比例,进行相应的兼具景观和净水能力植物的种植;并且要考虑到植物的精细化管理。水体景观的提升包括:增设生态浮岛、跌水和涌泉等兼具景观和净水能力的设施;并进行观景口的营造。动物景观提升包括:人工鸟巢、水底置石营建,并定期进行底泥翻新。景观小品提升包括人工处理湿地科普展牌、鸟类科普展牌、指示牌系统的提升。 因此,本文提出在进行人工处理湿地营建时应进行(1)净水植物的彩色和季相搭配,驱蚊植物的种植和植物的精细化管理以提升植物景观;(2)涌泉、跌水、生态浮岛、观景口建设以提升水体景观;(3)食源蜜源植物的种植和鸟类、底栖两栖类动物栖息环境的营建以提升动物景观;(4)科普展牌、标识牌和小品雕塑的建设以提升景观小品,从而在景观和宣教上提升人工处理湿地的整体功能。

徐慧博

展开 >

人工处理湿地 景观设计 净水功能 科普宣教功能

硕士

风景园林

崔丽娟

201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文

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