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多学科协作模式与传统会诊模式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多学科协作模式与传统会诊模式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探究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多学科协作模式与传统会诊模式诊疗下临床疗效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本院ICU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确定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传统会诊模式诊疗的患者为传统会诊组,2019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多学科协作模式诊疗的患者为MDT组,以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输血量、医疗费用、再出血人数、死亡人数、外科手术人数、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统计并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与传统会诊模式诊疗下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 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本研究最终纳入56例患者,其中MDT组26例,传统会诊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G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MDT组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输血量、医疗费用、再出血人数低于传统会诊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会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T组与传统会诊组在死亡人数及外科手术人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 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与传统会诊模式相比可明显降低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输血量、医疗费用、再出血风险,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但在死亡人数及外科手术人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因本研究纳入病例数有限,使本研究证据尚不够充分,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明确。

严晶晶

展开 >

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 多学科协作模式 会诊模式 临床疗效

硕士

临床医学

张朝辉

2020

三峡大学

中文

R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