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铅镉胁迫下栓皮栎的生理变化及耐受性研究

铅镉胁迫下栓皮栎的生理变化及耐受性研究

扫码查看
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日益严峻,植物修复8益受到重视。“五毒元素”之二的铅镉对人体危害巨大,对铅镉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需要切断其进入食物链的渠道。栓皮栎Quereus variabilis Blume分布广泛,根系发达,各种附属加工产品不进入食物链,是进行植物修复的优选对象。 本实验,选取了三个栓皮栎种源(宝天曼BTM,平谷PG,焦作JZ)一年生幼苗和平谷三个不同年龄的幼苗(1a、2a、3a)分别进行水培和:上培处理,处理浓度为:Pb-1:100umol·L-1、Pb-2:200umol·L-1、Pb-3:400umol·L-1、CK:0umol·L-1、Cd-1:100umol·L-1、Cd-2:200umol·L-1;水培周期37d,土培周期123d,比较不同浓度铅镉处理下同年龄种源效应和同种源年龄效应。 基径RGR和株高RGR都未出现明显的种源年龄效应,对照组的RGR低于处理水平。土培条件下重金属胁迫处理并没有显著影响栓皮栎的生物量分配,但不同种源对重金属胁迫响应存在差异。重金属浓度在各组织器官分布情况是:根系>茎≥叶。 光合与荧光对浓度处理差异显著,MDA与PRO种源效应明显,水培条件下的各指标都比土培的波动大,极端数值多,处理的差异显著性也较大;从同年龄段不同种源角度出发,发现JZ种源的根系活力最高,各项生理指标数据也显示对胁迫并不敏感,较为适合应用于矿区修复,而BTM在各项指标中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而同种源(PG)不同年龄段的分析发现,两年生的幼苗适应能力较强。 提取JZ种源的栓皮栎根系细胞壁考查吸附能力,发现不同pH条件下栓皮栎根系细胞壁对铅镉的吸附量均随着pH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b吸附反应体系的pH设定为4.5,Cd吸附反应体系的pH设定为5.5,当达到吸附平衡时,随着Pb浓度增加,特别是在低浓度段(0~0.5mg/L),对Pb的吸附量迅速增加:随着吸附溶液Cd浓度的提高,栓皮栎根系对Cd的吸附量呈现近直线的增加趋势。使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计算得出Pb和Cd的Qmax分别为36.24mg·g-1和45.03mg·g-1。从吸附动力学曲线来看,栓皮栎根系细胞壁对Pb和Cd的吸附动态较为一致,均在200-300min有一个快速吸附期,之后增速减缓;特别是对Cd的吸附,在300min有近饱和趋势:而Pb的吸附量尚未有饱和趋势。从解吸动力学曲线可见,在100min时Pb的解吸量可以达到平衡解吸量的70%;而Cd在相同时刻可达到平衡解吸量的95%。 通过同步辐射实验对根、叶柄、主叶脉、次叶脉的元素分布扫描,推测出根际周围的可溶性铅进入吸收根后,铅元素通过维管束运输至内皮层,为凯氏带所截,因而沉积位点沿皮层分布,并不能深入中柱,证明凯氏带对铅这种对植物有害的非必需元素的截留作用很强,从而达到抑制重金属转移毒害地上部分的作用,使得栓皮栎对铅的耐受性良好;其次,由于大部分的铅沉积于根部,少量运输到地上部分的铅元素输送到叶柄、主次叶脉,且主、次叶脉对比,次叶脉高能区域较多,但与植物体中的大量元素相比,其分布规律性并不强,且存在浓度效应。元素关系上,铅的沉积位点与K、Mn关系在本实验中无特殊关系,互不干扰;而与Fe,Zn在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下偶尔会呈现拮抗关系,与Cu基本是拮抗关系,且与植物取样部位无关。 栓皮栎不同种源对铅镉处理的敏感性不一样,JZ种源的各项生理指标优于BTM、PG;同一种源不同年龄段的幼苗响应也存在差异,两年生幼苗的生物量与根冠比等指标显示其对重金属的抗逆较高,利于困难立地的定植。

张玉婷

展开 >

栓皮栎 生理变化 耐受性 铅镉胁迫

硕士

森林生态学

刘建锋

201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文

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