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丘陵地区马尾松林下套种丹参研究

丘陵地区马尾松林下套种丹参研究

扫码查看
中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中发挥的显著效果,显示出中药种植业的发展的重要地位。本文在江南红土丘陵地区对马尾松人工林下进行了丹参套种试验,为探究种植条件对丹参的影响,设置了种植密度、郁闭度、养护工序三组对照试验,以不种植丹参为对照,研究了丹参的生长量、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丹参有效成分积累量并对各组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计算分析,目的是探究不同种植条件对马尾松林下套种丹参的影响及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找出经济效益最好的马尾松林下套种丹参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丹参的按需施肥及品质提升提出建议。研究结果如下: (1)试验中各对照组内丹参产量最高的组分别是种植密度30cm×30cm组、郁闭度0.4-0.7组、花期摘花序组,因此马尾松林下套种丹参最好的模式是采用30×30cm株间距及郁闭度0.4-0.7的马尾松林分、进行花期摘花序工序的种植模式。 (2)在林下套种丹参时应根据不同的种植条件和丹参生长阶段合理施肥。本试验从各对照组土壤养分指标的含量变化情况来切入,研究不同种植条件下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这7个常见的养分指标,试图摸清不同条件和不同生长阶段下丹参对养分的需求。综合所有结论来说,在马尾松林下套种丹参后,在试验现有施肥标准下应持续增施有机质肥,前4个月应加大磷肥和钾肥的施放量,在种植丹参4个月后增加氮肥的施放量;而当郁闭度大于0.7及种植密度小于40cm×40cm时可适当减少肥料施放,节约成本;当进行花期摘花序养护工序时,应在摘花序后增大氮、磷、钾肥的施放量。 (3)丹参中有效成分的积累量受丹参地面部分的生长情况影响。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中关于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规定,本试验中各样地丹参均符合国家药用丹参标准,且丹参有效成分积累量随种植密度及林下郁闭度的减小而增大,有效成分积累量最高的组分别是种植密度40cm×40cm及郁闭度小于0.4组;人工授粉对丹参有效成分的积累影响不大,花期摘花序能有效促进丹参有效成分的积累,其样本中丹参酮类及丹酚酸B的积累量较不额外处理分别增加45.0%和56.1%,较国家标准高出80%和183%,品质优秀。综合来看,丹参有效成分积累量受地面部分生长情况影响,当选择郁闭度大于0.7的马尾松林下种植丹参时,建议延长丹参种植年限,提高丹参品质。 (4)丘陵地区马尾松林下套种丹参能显著增加林地产值,试验组中最高每亩增值2386.46元。根据对马尾松林下套种丹参试验地丹参的收入及投入进行统合计算,能算出各组平均每亩的综合收益,收益最高的是养护工序对照组中花期摘花序组,说明花期摘花序工序能显著增加丹参生长量;另外种植密度组中40cm×40cm组收益最高,郁闭度组中郁闭度0.4-0.7组收益最高,分别达到每亩增收1002.03元和846.79元,因此综合来看马尾松林下套种丹参经济效益最好的模式是采用种植密度30cm×30cm、选用郁闭度0.4-0.7的马尾松林分下且在花期进行摘花序工序的种植模式,再结合对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合理施肥,经济效益还能进一步提高。

李麒

展开 >

丹参 种植模式 马尾松 林下套种 土壤养分

硕士

林业

朱宁华

202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