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化和机动车交通的增长,城市地区的空气污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增加,其中以肺癌为最严重的疾病。已有研究探索了城市建成环境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特别是室内空间;城市室外空间的影响研究有待推进。因此本研究集中探索:不同空间层面城市建成环境与肺癌发病显著相关的变量是什么,其相关程度如何? 本研究基于流行病学领域关于肺癌的研究基础,建立了建成环境要素、室外空气污染物与肺癌发病的理论模型,确定变量选取原则和具体指标。基于理论模型,研究以2009年-2013年上海市全市肺癌新发病例为研究对象,使用空间分析方法和构建定量统计模型,探索了肺癌病例的空间分布模式,并识别出在街道层面和居委会层面与肺癌发病显著相关的建成环境要素。 研究发现:1)在市域层面上,肺癌发病病例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聚类特征,工业园区和城乡结合地区是典型的高发地区。2)街道层面上,道路交通是与中心城区街道肺癌发病分布联系最紧密的建成环境要素,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占比和机动车道路网密度越高,肺癌发病增长越快。在内环以内的街道,空间形态是与肺癌发病分布最相关的建成环境要素,建筑密度和开发强度越高,肺癌发病增长越快。3)居委会层面上,较高品质的居住区相对于低品质的居住区肺癌发病风险更低;居住地块尺度与呼吸健康结果显著相关;具有污染风险的餐饮设施与居住用地的过度混合可能不利于呼吸健康;高建筑密度和高开发强度可能不利于街区污染物排除,对居民呼吸健康不利;快速路和主干路道路网密度与肺癌发病风险呈现正相关;但未发现城市级集中绿地与肺癌发病风险显著的联系。 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建议:为优化呼吸健康,城乡结合地区和工业园区应作为重点地区进行规划优化。中心城区应加强保护性绿化带,降低对外交通设施例如机场以及道路交通对周围居民的污染风险。适度控制内环以内地区的整体建筑密度和开发强度。优化居住用地布局,避免具有污染风险的餐饮设施与居住用地的过度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