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细菌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通过根系感染寄主植物的土传微生物,是细菌性青枯病的病原菌。最初,地上部分未见任何异常现象的植株,白天会突然失去生机,整个地上部均枯萎。阴天和早晚有所恢复,如同健株,然而,不久之后便彻底枯萎,呈青枯症状,这一过程进展十分迅猛。植物青枯病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某些温带地区的世界性病害,是多种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青枯菌的寄主范围很广,包括农业上重要的作物如番茄、马铃薯、香蕉和花生,并且还可以感染模式植物,例如拟南芥和苜蓿。深入了解这种细菌致病性的分子和生理机制是制定有效和持久的作物保护战略以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基石。考虑到青枯菌生活在土壤中,青枯菌的寄主植物与细菌的初步相互识别以及随之而来的青枯病菌对根组织的侵染是建立感染的关键步骤,它决定着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以拟南芥为模型系统,研究青枯菌入侵的早期阶段。我们证实了青枯病菌侵染后,拟南芥根的形态变化,包括抑制初生根长度、根尖上的根毛形成和伸长区至成熟区的细胞膨大形态。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在细菌入侵过程中,青枯菌能够影响植物根系内源的发育途径,并且证实了生长素生物合成途径在调节植物根系发育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