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科学测度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为目标,从扶贫工作取得的减贫、脱贫效益和社会发展效益两个方面对效果测度展开了方法研究和实证研究。在对减贫、脱贫效果的测度研究中,分别从微观和中观视角上,对扶贫工作在家庭单元和省份单元上取得的减贫效果进行了测度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取中等收入群体发展和迈向共同富裕发展两方面内容对扶贫的社会发展效果进行宏观视角上的测度研究。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主要有四方面的贡献:一是,在研究内容上,从直接成效和间接成效两方面构建分析框架,并基于普适性原则选取具体的测度内容;二是,在研究视角上,分别从家庭、省域和社会视角对精准扶贫取得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上的效果进行了全面测度;三是,在研究方法上,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创新设计满足科学性原则的测度模型和测度指标,构建满足精准性、有效性原则的效果测度方法。四是,通过应用分析,揭示了扶贫效果对地区环境条件的依赖性,为差异化扶贫策略的实施提供了结论支持。 本文依照从直接效应到间接效应、从微观视角到宏观角度的顺序展开对精准扶贫效果的测度研究。首先,以居民家庭贫困状况的改善效果为内容进行测度方法设计和实证研究,从微观视角上反映了精准扶贫实施在家庭脱贫中取得的直接成效。然后,分别选取财政专项扶贫、旅游产业扶贫和城镇化发展三种普适性政策的减贫效果为内容进行测度模型设计和实证研究,从中观视角上反映了精准扶贫实施在地方减贫中取得的直接成效。最后,本文从社会宏观视角出发,对精准扶贫背景下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效果和迈向共同富裕的发展效果进行了测度方法设计和应用研究,对精准扶贫产生的间接社会效应予以了反映。 综合上述几部分内容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扶贫开发在提升居民家庭经济福祉上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在生活福祉以及主观福祉的提升效果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2)财政专项扶贫的减贫效果对地区经济发展、农业部门增长和扶贫资金投入规模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因而经济环境的差异导致扶贫资金减贫效果存在门槛效应。(3)旅游业发展受产业内部发展特征和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呈现异质性特征。(4)城镇化借助人口流动和对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对农村贫困从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施加了积极影响,且影响效应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5)精准扶贫在促进贫困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水平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最后,本文结合研究结论,综合性给出提升扶贫工作效果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