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是我国的重要粮仓,然而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该区域粮食的可持续生产。坡耕地中浅沟是该区域水土流失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东北黑土区农田浅沟侵蚀研究起步较晚,其对汇水区农田的影响鲜见报道。本文以典型黑土区黑龙江省海伦市光荣村为研究区域,应用遥感解译和实地测量研究浅沟分布和发育特征;通过对典型浅沟(A1~A3)定位观测,研究了农田浅沟汇水区土壤容重、水分、及入渗等性状的空间分布规律;使用无人机立体摄影研究了浅沟(B1~B14)的侵蚀情况;通过测定浅沟(C1~C9)汇水区产量,研究了浅沟侵蚀对农田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农田浅沟的长度与汇水面积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浅沟汇水面积和浅沟比降是决定浅沟长度的主要因素。浅沟多出现在“大比降、小汇水面积”的耕地中;在“小比降、大汇水面积”的耕地中,不易发生浅沟侵蚀;在“小比降、小汇水面积”的耕地中,未发现浅沟侵蚀。横坡垄作较顺坡垄作更容易发生浅沟侵蚀。 (2)降雨和融雪径流是农田浅沟侵蚀主要外营力,而降雨径流最为重要。融雪期的总径流与总输沙量均高于降雨期。浅沟A1~A3融雪侵蚀分别仅占全年浅沟土壤流失量的0.26%、0%、0.29%。 (3)2018年降雨期与2019年春季融雪期的平均土壤流失量分别为128t/条与86t/条。平均流失黑土层厚度最大10.1mm,最小为0.8mm。 (4)农田浅沟汇水区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具有显著差异。浅沟A1土壤饱和含水量和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变异系数界于10%~100%之间,属中等强度变异;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变异系数小于10%,属弱变异。浅沟A2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质量含水量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属中等强度变异;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容重属弱变异。浅沟A3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属中等强度变异;土壤质量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属弱变异。 (5)农田浅沟汇水区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汇水区垄沟和垄台各变量受局部地形等影响较大。浅沟A1、A2各变量受人为土壤耕作等干扰小于自然地形地貌等影响,空间自相关性较强。浅沟A3各变量受人为土壤耕作等干扰与自然地形地貌等影响约各占一半,属中等空间自相关性。 (6)农田浅沟的发育改变了汇水区土壤水分入渗能力。浅沟A1~A3汇水区的初始入渗速率介于25~50mm/min,稳定入渗速率介于0~10mm/min。农田浅沟沟底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低于坡中和坡上,坡中和坡上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差异较小。6月份的农田浅沟汇水区稳定入渗速率高于当年的8、9月份,三条浅沟间的平均土壤水分稳定入渗速率差异不显著。 (7)浅沟汇水线的作物产量均低于汇水区大田产量。大部分沟坡的作物产量高于大田和沟底作物产量,浅沟沟底的平均产量明显降低。相对大田产量,C1~C9沟底全部表现为减产,减产范围为2121~11587kg/hm2;沟坡多数为增产,增产范围为805~2483kg/hm2;将沟底与沟坡合计,所有农田浅沟汇水区减产,减产范围为1377~16276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