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DNA相互作用的结构研究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DNA相互作用的结构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SOD1)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胞内的重要抗氧化酶,铜离子是催化活性中心,主要功能是催化超氧阴离子(O2·-)歧化为过氧化氢(H2O2)和O2,维持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内稳态。有证据表明,DNA能与SOD1结合,通过蛋白质芯片在溶液中发现三条能与SOD1结合的DNA序列;而在细胞内,H2O2浓度升高后,胞质SOD1被磷酸化并转运到细胞核,调控多达123种基因的表达。本课题组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与测序联用的方法,得到与SOD1结合的特异性DNA序列S1,并利用EMSA验证SOD1与S1形成复合物并测出其结合常数。此外,SOD1的许多性质和结构特征与微生物细胞中的PerR、SoxR和MarR等金属调控蛋白类似。因此,我们猜测SOD1可能是一种金属调控蛋白,能与DNA结合进而调控基因表达。 在本工作中,我们首先研究了DS系列抑制剂对SOD1结构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S14可较好的抑制溶液和细胞内SOD1的活性;影响蛋白的二级结构并通过抑制胞内SOD1的活性导致ROS水平产生变化,最后通过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对抑制机理进行了讨论。 其次,我们利用HADDOCK探讨了SOD1和特异性DNA序列结合的可能模式—SOD1活性中心与DNA结合,并用溶液小角X-射线散射对两者结合的可能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OD1与DNA结合后,蛋白构象更加靠拢紧密,溶液结合模式与对接结果相符。通过研究氧化还原条件和金属螯合剂对溶液中复合物构象的影响,结果发现还原条件对复合物构象基本没有影响,而氧化条件下与铜螯合剂处理后的构象较为相似,拟合得到的结构更加松散且DNA与SOD1解离,说明铜离子在DNA与SOD1结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我们主要通过悬滴法筛选并优化了SOD1-螯合剂复合物和SOD1-DNA复合物的结晶条件,解析晶体结构发现,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但我们总结了复合物晶体培养方法和条件,为后续的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综上所述,本工作筛选出DS14能较好的抑制SOD1活性,影响蛋白结构;而且分析了溶液中SOD1与DNA的结合模式,并通过研究氧化还原条件和金属螯合剂对溶液构象的影响,表明螯合铜离子以及配位的氨基酸被氧化将导致SOD1与DNA的解离。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王明芳
展开 >
关键词: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DNA相互作用
螯合剂
小角散射
结合模式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无机化学
导师:
刘长林
学位年度:
2019
学位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