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房价居高不下,增长过快的问题日渐严重,高房价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痛点已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房价的持续高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行为,带来居民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的变动。因此,政府近几年致力于出台各种政策稳定房价,维持住房的供求平衡。其中,对房产征税成为政府调控房产市场的重要方式之一。与此同时,在目前的经济市场上,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消费的低迷使其促进经济发展的功用微乎其微,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2011年我国以沪、渝两地为试点城市实施了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此次开征的房产税直接作用到城镇居民个人及其家庭上,必然会影响居民福利和其日常经济行为。时至今日,政策实施已有近10年之久,在此节点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有利于考察沪、渝房产税改革对城镇居民经济行为影响的具体效果,也有利于将个人住房房产税推向全国乃至为预期开征的房地产税提出经验借鉴。 本文归纳了学者的部分研究成果,首先梳理了相关文献,将研究重点放在房产税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额上,重点针对沪、渝两市征税政策带来的异质性效果进行分析;其次,归纳梳理房产税立法的理论知识,重点对房产税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机制进行分析,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再次,对比分析了沪、渝两地房产税收入和房价变动现状,致力于为下文的分析提供现实参照;最后,本文使用35个大中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结论,并针对不同模式的房产税政策提出完善意见。 研究结果表明,沪、渝房产税政策会影响当地的居民消费支出,且不同模式下对消费的影响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重庆对个人住房征税会长期抑制居民消费,不利于地区消费升级;而上海细则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抑制效果在2015年前比较显著,在2015年后,居民消费不降反升,表明上海政策短时间内抑制了居民消费,从长期角度说,这种抑制效应不明显。征税带来的不同经济效应说明房产税的征收效果不仅与政策本身息息相关,也与制度环境、配套政策有关。因此,本文认为预期全面推开的个人住房房产税政策既要注意地区消费的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政策与完善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