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基于RS和GIS的渝东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RS和GIS的渝东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本文以重庆市东南地区作为主要研究区域,以2000、2005、2010和2015年LandsatTM和OLI8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辅助区域自然、社会和经济其他数据,基于RS和GIS技术,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基础上,以县域尺度为评价单元,建立渝东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探讨重庆市东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揭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与土地利用信息图谱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障碍度模型揭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障碍性因素及驱动机制,以期为渝东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其结论如下: (1)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总体结构以林地和耕地为主,2000、2005、2010和2015年总面积比例分别为91.32%、90.96%、90.79%、90.48%。15年间林地、草地、水域和居民工矿用地呈现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83%、0.32%、0.16%、0.40%;耕地和未利用地呈现减少趋势,减少了2.67%、0.04%。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的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分别为3.92、3.97、0.27,说明其土地利用转移速率较慢。 (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得知:2000年生态环境质量的主成分的因素主要为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以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的主要因素为人均耕地面积、农村恩格尔系数;2010年为人均耕地面积、科技、教育投入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以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为城市化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年降水量。2000-2010年间人均耕地面积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而2015年主要是城市化水平。 (3)通过对2000-2015年间渝东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分析得知,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优”的面积减少了535.57km2,由北部向到东南部递减;等级“良”面积增加了688.27km2,由北部区域扩张到中部区域以及东南地域;等级“一般”面积增加了78.98km2,由东和西北区域扩张到中部和南部区域,等级“差”面积减少了594.25km2,从西南分布区向北和东南区域萎缩;等级“很差”面积增加了362.57km2,由西部和东南区域扩张到北部和东南区域。 (4)由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分析可知,黔江区的“优”级生态环境质量减少的质量多,为670.22km2,对应的图谱类型为林地→耕地、草地→耕地;石柱县生态环境质量最高,没有“一般”、“差”和“极差”分布,很大程度源于自然环境优异;秀山县和酉阳县的“优”级面积分别增加了2.26km2和10.53km2。武隆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加剧,“极差”的面积增加了303.89km2,对应的图谱类型为林地→居民工矿用地、草地→居民工矿用地;彭水县的生态环境质量次之,几乎没有等级“优”的分布。 (5)基于障碍度模型研究结果可知,研究区域15年间经济过快发展是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直接因素,资源短缺和城市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压力系统和状态系统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响应系统处于极低水平且持续下降。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刘月阳
展开 >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
R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主成分分析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
导师:
杜崇;龚文峰
学位年度:
2021
学位授予单位:
黑龙江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