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氮素和缩节胺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农艺性状的调节
氮素和缩节胺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农艺性状的调节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2019-2020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设计氮素和缩节胺不同用量,探讨氮素和缩节胺互作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氮素吸收利用率、株型、生理碳氮生理活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高密度种植下,施氮量112.5kg/hm2配合缩节胺180g/hm2时有利于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形成,子棉产量达4635.7-5329.2kg/hm2;皮棉产量达1684.7-2098.6kg/hm2。产量构成因素进一步表明产量提高是由于铃数和铃重共同增加的结果。施氮量112.5kg/hm2配合缩节胺180g/hm2,现蕾强度和成铃强度高,现蕾强度达11.43-11.48万个/hm2/d;成铃强度达3.27-2.48万个/hm2/d,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达4248.8-5980.8kg/hm2;群体果节量适宜,保持在361.5-435.6万个/hm2。因此适宜的氮素和缩节胺应用有利于小麦后直播棉获得高产并集中成铃,为集中吐絮和机采奠定基础。 在高密度种植下,小麦后直播棉施氮量在112.5kg/hm2,缩节胺用量在180g/hm2,生殖器官氮素积累量多,达到100.47-105.5kg/hm2,氮肥回收利用率达54.26-58.33%、氮肥偏生产力为45.41kg/kgN,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也高。氮素施用量在此基础上增加,不但产量下降,而且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都下降。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与子棉产量、成铃强度都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而生殖器官氮素积累量与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呈线性正相关。因此,高密度种植下,氮素和缩节胺合理的协同应用有利于小麦后直播棉氮素吸收利用,为该种植方式下高产高效和减氮提高理论和实践支撑。 小麦后直播棉高密度种植下,氮素用量为112.5kg/hm2,缩节胺180g/hm2,有助于构建群体高效株型。株高保持在64.4-77.67cm,基部果枝长度为14.35-19.7cm,中部为12.55-14.32cm,上部为2.01-3.78cm;节枝比在2.4-2.98,基部主茎节间长度在4.53-4.58cm,中部在3.72-4.33cm,上部在2.23-2.29cm;基部果节间长度在4.25-4.88cm,中部在3.00-4.25cm,上部在1.99-2.41cm;基部主茎节间直径在7.8-8.38mm,中部在5.75-6.33mm,上部在4.21-4.30mm;果枝向值在36.4-54.8。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上述株型指标与产量及成铃强度都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因此,小麦后直播棉高密度种植,适宜的氮素和缩节胺应用,可构建小麦后直播棉高效、株型,为形成高光效群体奠定基础。 高密度种植下,氮素用量为112.5kg/hm2,缩节胺180g/hm2时根系活力、伤流量,伤流液中ZR和IAA含量高;叶绿素含量和光能原初转换效率,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叶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高,GPT、GOT活性大。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根系TTC还原强度与产量及成铃强度呈显著水平线性正相关。叶绿素含量、光能原初转换效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GPT、GOT活性与子棉产量及成铃强度呈显著以上水平线性正相关。可见,适宜的氮素和缩节胺的应用提高了根系活性,棉株碳氮代谢强度和光合效率提高,有利于产量提高并能实现集中成铃。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徐景丽
展开 >
关键词:
小麦后直播棉
氮素施用
缩节胺
子棉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率
株型变化
碳氮代谢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导师:
陈德华
学位年度:
2021
学位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