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等作用。目前关于桑叶的功能性研究的报道,大都来自我国中南部地区,而对东北地区桑叶品种研究较少。本课题选用黑龙江省寒地桑树“龙桑一号”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冷冻干燥法制备桑叶速溶茶粉,并通过动物实验对其降脂功效进行评价。 首先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桑叶速溶茶制备条件,以桑叶速溶茶得率为检测指标。对获得的桑叶速溶茶进行溶解性测定,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其组成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桑叶茶最佳制备条件为:温度:95℃、料液比:1∶15、粒径:250μm,桑叶速溶茶得率为25.35±0.52%。溶解性实验结果表明:桑叶速溶茶的溶解度78.12±3.10%,溶解时间113.99±0.22s,流动性8.53±0.38cm。通过LC-MS鉴定出174种化合物,其中检测到的营养成分有,氨基酸类:缬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维生素类:维生素B2、维生素B6、麦角钙化醇(D族维生素)、泛酸、烟酸。糖类:甘露糖、半乳糖等。活性成分物质有黄酮类:槲皮素、异槲皮苷、紫杉叶素、莨菪亭、黄岑黄素、二羟基黄酮。生物碱类:1-Deoxynojirimycin(DNJ)。酚类:绿原酸、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反式白藜芦醇苷。糖类:D-阿洛酮糖。氨基酸类:γ-氨基丁酸。从以上成分可以看出,桑叶速溶茶营养物质丰富。 动物实验设置了缓解组和预防组,缓解组在高脂饲料建模后进行不同剂量桑叶速溶茶的干预,分为正常对照组(A)、阴性对照组(B)、低剂量组(C)、中剂量组(D);预防组在高脂饲料建模的同时进行不同剂量桑叶速溶茶的干预,分为正常对照组(E)、阴性对照组(F)、高、中、低剂量组(G、H、I)。干预结束后,缓解组C、D组与B组相比Lee's指数、脂肪系数、血清生化指标显著下降(p<0.05)。预防组G、H、I组与F组相比的Lee's指数、脂肪系数、血清生化指标显著下降(p<0.05)。 从肠道菌群结果可以看出,桑叶速溶茶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调整,缓解组中C、D组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相对丰度下降,预防组中G、H、I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增加,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丰度减少;使小鼠肠道有益菌增加,有害菌减少。 本实验优化了桑叶速溶茶的制备工艺,并证明其对小鼠具有一定降脂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为后续寒地桑叶调节脂代谢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