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硅体形态学研究在植物分类、考古及重建古环境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但对其化学组成的研究较少。研究单一物种的植硅体形态及化学组成的季节变化有利于认识植硅体与生长阶段、环境因子间关系。已有研究表明现代植物植硅体形态、组合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且与叶片的生长阶段、生长环境有关。现代植物叶片植硅体的化学组成是否存在变化,受何种因素影响,尚不清楚。然而,植硅体形成具有累积性,因此,需将新、老叶片区分研究。 本研究通过采集年生长周期内的竹亚科植物融安黄竹(DendrocalamusRonganensis)逐月的新、老叶片,分析了植硅体的形态组合变化。通过植硅体电子探针显微分析,认识了新、老叶植硅体化学元素含量差异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植硅体形态及化学元素季节变化的成因机制。主要认识如下: (1)2019-2020年新叶植硅体组合以短细胞植硅体为主,2018年和2019年老叶中机动细胞和棒型植硅体占比增加。长鞍型、鞍型-哑铃型的过渡型的大小随叶龄变化而变化。叶龄越长,长鞍型和鞍型-哑铃型的过渡型植硅体的尺寸越小。干旱条件下,植硅体组合中机动细胞和气孔植硅体的比例下降,鞍型-哑铃型的过渡型和长鞍型的长度和宽度增加。 (2)2019-2020年新叶、2019年老叶和2018年老叶的平均植硅体含量分别是4.9%、7.9%和10.5%。其平均植硅体碳含量分别是2.2%、3.2%和1.5%。2018年老叶的植硅体碳含量低于2019-2020年新叶和2019年老叶植硅体碳含量。2019-2020年新叶的植硅体碳含量在干旱期间(2019年9至12月)有所下降。植硅体组合中机动细胞、棒型、气孔植硅体占比的减少会减少植硅体碳含量。 (3)2019老叶和2018年中Si、Na、Al、Mg、Ca、K等元素含量比新叶高;2019-2020年新叶中的P、Cr、Mn元素的含量比老叶高。随叶龄增加,短细胞、机动细胞、棒型植硅体中Si含量不断增加。受植硅体形成机制影响,短细胞植硅体优先积硅,所以2019-2020年新叶中短细胞植硅体的Si含量最高。棒型、机动细胞植硅体受环境影响,短细胞植硅体受基因控制,导致干旱阶段(2019年9-11月)棒型、机动细胞植硅体的Si含量明显下降,短细胞植硅体的Si含量略微下降。 结果表明:竹亚科植硅体形态组合、大小和化学元素在单个生长季节内存在显著变化,主要与植物的生长阶段、生长环境有关,同时也与植物基因有关。本研究有利于认识植硅体形成机制,植硅体形态、组合、化学组成与植物生长环境间的关系,可为古生态、古环境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