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社会大融合的环境使得产教融合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到《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产教融合从制度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共识。产教融合是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互联互通、紧密协作的融合发展过程,是社会各领域要素相互渗透、交叉、协同基础上的异质性、互补性融合。大学、产业、政府是推进实施产教融合的核心主体。产教融合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人才培养服务,其本质是基于知识自由流动、知识形态相互转化的知识融合过程。 产教融合是推动大学变革的重要方式,而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最直接、最全面的推进产教融合落地生根的行动者和组织者。本研究依据高等教育学、组织管理学、知识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为什么要变革、变革什么以及如何变革的核心问题。研究发现,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变革过程中,驱动力场域和制约力场域构成了组织变革的力场,两大场域都是作为变革力量集聚的存在,通过群力与群力之间的博弈,共同作用于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变革。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变革的实质是立足于知识生产与学术创新的内在逻辑和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外部逻辑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协调适应的动态演进过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变革逻辑同样是内外两条逻辑的交互融合,并且达成一种逻辑平衡,使得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能够不偏离正确的变革方向。 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要以构建复合型知识形态为核心,服务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这种适应产教融合的复合型知识形态主要是一种协作式知识形态、一种环境适应性强的知识形态、一种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知识形态、一种混合学习的知识形态。本研究提出适应产教融合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结构形态有两类,一是学科—专业—产业链,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形态组织化的产物,是基于知识流动和价值融合的知识链,是一种融合、开放、有机的新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二是大学协同创新社区,这是知识形态由组织化阶段向网络化阶段转变的产物,是一个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具体内涵包括一个不同场域交互叠加与耦合的结果;一个促进者网络空间场域;一个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适应产教融合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制度设计主要有专业课程、创业课程、产业课程有机融合制度,课题研究、创业项目、产业运营全链条支撑人才培养制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制度。 本研究从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组织方位、组织治理、组织评价、组织文化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组织成功变革行动路径和创新对策。在组织方位层面: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要面向深化产教融合,面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确立融合创新型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定位,构建学科—专业—产业链和大学协同创新社区两类新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模式;在组织治理层面: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要推动治理模式创新,建立多中心协同治理组织机制,构建广阔的促进者网络,充分发挥关键促进者的组织引领作用;在组织评价层面: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要建立并实施战略导向的组织绩效评价制度,推动大学战略管理思想深入基层学术组织,切实提升大学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在组织文化层面: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要大力培育以融合创新为核心的组织文化,促进大学基层学术组织顺利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