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运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社会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其主要利用人力、畜力及车、马、船等多种交通工具,进行一站接一站、一段接一段交接递运,曾被誉为国之血脉也。中国古代社会四通八达的驿运系统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和进步,且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它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代以来,随着公路、铁路、航运等新式运输方式兴起后,传统驿运方式因其落后的效能而逐渐被取代,至民国初年全部裁撤。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凭借强大军事实力大肆侵占我国主要水陆空交通线并毁坏大批近代交通运输工具,实施战略性交通封锁政策,在加上中国近代交通事业本身发展的滞后性,致使全面抗战期间我国交通运输力量严重不足,给抗战前途和国家命运带来极大的危害。为夺取全面抗战胜利,摆脱战时运输力量不足的困境,国民政府借鉴传统驿运系统的运输功能,调动全国人力和民间固有运输工具作为战时运输力量。这项古老的运输方式重新走上历史舞台,恢复活力,在全面抗战期间大放光彩,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贵州成为抗战大后方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抗战时期国际运输线必经之地和军民物质中转补给地,更是重要战略纵深枢纽,在汽车等现代工具运力极度匮乏情况下,鉴于大后方公路、铁路、航空、河运等交通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较大等原因,贵州省政府遵照国民政府指示积极发展传统驿运事业,成立战时驿运组织机构,开辟驿运线路及设置驿站,积极动员民间力量参与,并随着战局变化而不断调整营运业务和组织机构,以增强战时运输力量,缓解战时运输紧张的局面,为争取全面抗战胜利做出极大贡献,也对战时贵州区域经济繁荣和社会文化生活变迁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全文主要分为四章对全面抗战时期贵州驿运事业的开展及营运情况予以陈述和具体分析。第一章主要探究贵州战时驿运事业兴起的时代背景。通过梳理中国传统驿运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全面抗战爆发前贵州交通发展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进而论述全面抗战时期贵州举办战时驿运事业的物资基础和时代背景。第二章介绍贵州驿运事业各项制度建设的具体情况。这一章分别从贵州省驿运组织机构的设立、战时驿运路线的开辟及驿站设置、运力和运具的征调与管制等方面展开具体阐述,深入了解贵州战时驿运事业的组织架构建设成效。第三章主要论述全面抗战时期贵州驿运发展过程。首先陈述了国民政府的宣传动员和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的情况;其次分析战时驿运运价的制订与调整过程;最后论述贵州战时驿运后期的发展状况。第四章对全面抗战时期贵州驿运事业发展进行总体评价。全面抗战时期贵州驿运的发展,增强战时运输力量,缓解战时运输紧张的局面,为争取全面抗战胜利做出极大贡献,也对战时贵州区域经济繁荣和社会文化生活变迁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贵州战时驿运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制约了贵州战时驿运事业进一步完善发展。 总之,全面抗战时期贵州战时驿运事业的实际经营发展过程并不十分理想,但其毕竟在全面抗战时期交通运输危难之际,因时因地因战局制宜,在全面抗战中起到重大作用。全面抗战时期贵州战时驿运事业的发展打破了日本交通封锁,粉碎了其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野心,给处于悲观的国人带来坚持抗战到底的信念和勇气;加强战时运输效率,最大限度承担战时军需民用物资输送任务,极大增强中华民族抗战力量;调剂抗战前线和大后方军民的物资供需平衡,也对战时贵州区域经济繁荣和社会文化生活变迁起到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