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在鼓室成形术中应用软骨复合物或颞肌筋膜其听力变化及远期疗效的对照研究

在鼓室成形术中应用软骨复合物或颞肌筋膜其听力变化及远期疗效的对照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通过在鼓室成形术中使用软骨复合物或颞肌筋膜,分析比较使用不同移植物术后听力改善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干耳时间及远期发生鼓膜穿孔率的差异,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软骨复合物作为移植物在鼓室成形术中的的远期疗效,为移植物的合理选择提供有力支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完成三年随访的9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选用自体颞肌筋膜或软骨复合物作为移植物行鼓室成形术(鼓室成形术Ⅰ~Ⅲ型)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其中研究组包括使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和耳甲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作为移植物的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9个月、1年、2年、3年,观察各时间段在语言频率(0.5、1、2、4kHz)的听力提高程度及动态变化,干耳时间和远期鼓膜穿孔率,将所得数据进行临床对比及统计分析。 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听力各自均呈现波动性变化:研究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听力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9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听力均在逐渐提高(P<0.05),术后2年到3年,听力达到最佳,并保持稳定(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较术前听力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至9个月听力恢复缓慢(P>0.05),术后9个月至术后1年时听力又有所提高(P<0.05),术后1年至2年,听力达到最佳状态,并基本保持稳定(P>0.05),术后3年时,对照组听力较术后2年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相比听力变化呈现波动性差异:术前两组平均气骨导差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听力均有提高,但对照组听力提高程度更为显著,优于研究组(P<0.05);之后随着研究组的听力快速提高,在术后9个月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至术后1年,研究组听力进一步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听力程度进一步接近,但两组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年对照组听力趋于稳定,并达到最佳,同时与研究组相比听力提高程度相当,两组间听力提高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至术后3年研究组的听力水平仍处于稳定状态,但对照组的听力有所下降,两组间的听力水平又出现差异(P<0.05),且此时研究组听力优于对照组。(3)两组资料相比,研究组干耳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根据术后随访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术后3年时颞肌筋膜组术后鼓膜发生穿孔的情况明显多于软骨复合物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鼓室成形术中,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作为移植物,术后干耳时间及远期发生鼓膜穿孔率均优于传统筋膜组。在术后2年内,两者听力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软骨复合物作为移植材料的患者,其远期听力状况更加稳定。当存在鼓膜大穿孔、鼓膜钙化、粘连性中耳炎等一些复杂情况时,软骨复合物在鼓室成形术中将有更大的优势。根据本研究结果及软骨复合物具备的组织学特性,其作为鼓室成形术的移植物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是理想的移植材料。

温雨婷

展开 >

鼓室成形术 软骨复合物 颞肌筋膜 听力变化 远期疗效

硕士

耳鼻咽喉科学

刘勇智

2021

内蒙古医科大学

中文

R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