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民日报》对抗美援朝集体记忆的建构研究——以周年纪念文本为例

《人民日报》对抗美援朝集体记忆的建构研究——以周年纪念文本为例

扫码查看
抗美援朝运动作为我国建国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新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不能忘却的记忆。抗美援朝结束后,每年的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前后,作为党的喉舌以及国家主流媒体,《人民日报》都会通过纪念性文本回顾抗美援朝历史,对抗美援朝的集体记忆进行建构。本文以《人民日报》纸质版1954-2020共计67年的相关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从建构形式、建构内容、建构话语以及建构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考察了官方媒体对抗美援朝集体记忆的内容呈现。 本研究首先建立了文本数量、文本篇幅、文本体裁、版面位置、引语来源以及文本议题的研究类目,通过样本数据的统计,对《人民日报》抗美援朝记忆的建构形式做出了相应的量化分析;其次,采用ROSTCM6.0语义分析软件,对纪念仪式类议题、历史回溯类议题和论说感怀类议题文本进行了语义网络分析,寻找相应议题所要表达的主题,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挖掘文本的内容建构特征;最后,总结《人民日报》抗美援朝纪念文本的话语特征以及采用的话语策略,分析抗美援朝记忆建构中纪念文本存在的不足,探讨影响其建构的主要因素和发挥的作用。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人民日报》的抗美援朝纪念性文本形成了逢五逢十周年大规模纪念的仪式性特征,以纪念仪式类报道为主要内容进行多样化的编排,以中朝两国的视角通过胜利、友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话语,稳定持续地构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记忆。虽然纪念文本存在民间话语匮乏、美国战败者话语缺失和台湾问题的忽视等不足,但是其对抗美援朝集体记忆的建构延续着历史,凝聚着国族认同,维护着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李小鹏

展开 >

抗美援朝 集体记忆 《人民日报》 媒介建构 主流报业

硕士

广播电视艺术理论

刘娜

2021

武汉大学

中文

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