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经济危机让全球经济都发生了减退,我国作为全球经济命运共同体之一,许多经济发展指标也受之影响。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结构性减税”是应对我国经济下行的重要举措,这些措施确保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十三五”以来,我国陆续推出了普惠性税收优惠与结构性的减税,在政策上将制度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累计减税降费到达8万亿元左右。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九大”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向了追求质量的发展阶段。“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在数量、质量两个维度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机制、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推动我国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减税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仍应客观理性地分析评价减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本文意在研究减税如何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一轮的减税降费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以“十三五”的减税政策为背景,将全国31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税收负担与税收结构的角度,探究减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首先,由于目前学术界尚未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形成一致的观点,所以本文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同时减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梳理了减税效应的影响研究;其次,本文在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上,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概述,对经济高质量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初步建立了包含五个准则层,十八个指标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在事实特征分析中,本文先梳理了我国的减税政策及其成果,随后用图表的方式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统计性描述;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根据提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2014年-2019年我国31省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测度。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各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也展示出了较大的差异性。随后,本文根据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结果,运用系统GMM方法研究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税收负担以及税制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税收负担抑制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通过采取提高直接税比重等措施则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三个地区也展现了较大的异质性;最后,为了使减税政策可以更好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从合理定位税负水平、科学设计税制结构、重视地区差异以及地方政府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