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中国加强文物保护和提倡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传统建筑彩画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建筑彩画作为木构建筑本体保护和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主流的思想文化、审美艺术和生活方式,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中国传统建筑木结构材料在耐火及防火方面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唐及以前的古建筑遗存在历史长河中无法完好保存,建筑彩画也随之不复存在。而敦煌莫高窟中保留了中唐至西夏时期的建筑彩画图像,因此,对石窟中的建筑彩画进行探索,是拓展早期传统建筑彩画历史特征的重要途径。 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对传统建筑彩画现状进行基础调研总结,分析归纳出当前彩画主要集中于明清时期官式彩画研究的问题以及对早期彩画、地方彩画研究不足的困境。随后以吐蕃统治晚期敦煌莫高窟建筑彩画作为研究对象,藉此探寻中国公元九世纪时期的彩画特征。首先通过田野调查、文献分析以及统计学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敦煌莫高窟各时期建筑彩画所表现出的类型特征进行整体性的解读。再从类型学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建筑彩画的三大构成要素:构图比例、纹样图案、色彩配置。最后从建筑彩画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三方面进行评定及肯定,对研究吐蕃时期敦煌石窟建筑艺术和完善中国早期建筑彩画形制特征具有双重意义。 结论如下:(1)在类型特征方面,吐蕃统治晚期敦煌莫高窟建筑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通体遍装式彩画、五段式中段彩画、三段式素色彩画。(2)在艺术特征方面,构图比例上,柱身分为五段式布局和三段式布局,额枋彩画可将其分为“池子框”构图和单个纹样连续构图,比例基本遵循相同长度的等分形式。纹样图案上,有大量与藏传佛教有关的吉祥纹样,如宝珠纹、莲花纹、菱形纹等,也有一些汉地风格装饰性的纹样,如团花纹等,形成具有藏汉融合的建筑彩画特征。色彩配置上,柱身、额枋、檐檩等大木结构部位多使用红色作为主体色彩。黄色和白色用作辅助色,青色、绿色或白色用作点缀色。(3)在价值评定方面,历史价值主要包括见证了吐蕃政治统治带来的影响和拓展了早期彩画研究的图像资料。文化价值主要体现了吐蕃统治晚期敦煌莫高窟建筑彩画在儒家传统礼制体系和吐蕃藏传佛教的影响下,严格的遵守着等级制度,并绘制大量具有美好寓意的的纹样图案。艺术价值表现在将不同的构图特点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并运用浓烈而又和谐的色彩对比,形成千变万化的装饰图示。(4)吐蕃统治晚期敦煌莫高窟建筑彩画在构图比例、纹样图案、色彩配置三方面具有浓厚的藏式风格和丰富的藏元素特征。说明画师所绘制的彩画装饰图案具有代表性,为研究早期吐蕃建筑彩画装饰提供了重要的形象依据。